一個人應該有文學的生活。它是可以確保你一生的努力、辛勞、瑣碎,乃至困頓里,會有輕盈的心情,會有暖和的貼近,會有美麗的愿望,會有明亮的映照,于是就會有很多的快樂掠過心頭。幸福不等于每時每刻都快樂,沒有絲毫苦惱,可是總有快樂從跳動的心上掠過,那很多的掠過就是幸福的感覺了。 ? ? ? ? ? ? ? ? ? ??——梅子涵
在光陰流轉的歲月里,最愛那些閱讀的背影。聞一多先生“醉”書,結婚當日張燈結彩,大家卻找不到新郎:原來他扔穿著舊袍,手捧一本書念念有詞;魯迅上學時成績優異,卻用得來的獎章換取一串紅辣椒,深夜讀書很冷,他嚼辣椒驅寒。
城市的霓虹燈下光暈斑斑,熱鬧的接頭人來人往,這個世界誘惑那么多,一個人的目光卻被愿意被書本收藏。閱讀是為了什么?如果一個人的生命,有“輕盈的心情,暖和的貼近,美麗的愿望,明亮的映照”,那就是不一樣的生命歷程。你很美好,那么這個世界就因為你多美好了一點點。
“美好”這個詞語,沒有定義,沒有標準。每個人心中的,都有一種風景?;蛘呒毸L流,看春花秋月,看風起花落;或者波瀾壯闊,賞浩瀚云海,賞名山大川。離陽光更近一點,離自然更近一點,離夢想更近一點,堅守自己的底線,這樣的人,很美好。
從小經歷的,一生難忘。好多“初見”都停留在那里,如論世事怎樣變遷,都無法改變最初的模樣。
美國詩人惠特曼有一首詩,《有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詩里說: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開的紫丁香,那么他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雜亂的野草,那么他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
當一個孩子,心靈的風景開始被描繪,他未來千萬種選擇就已經被注定。最初看見搖曳的白玉蘭,心中便有芬芳的味道;最初看見溫柔的眼,心中留下一份融融的光;最初看見戰爭的煙火,一顆仇恨的種子就已經萌芽……
從最初,到最后,遇見的人給予了孩子怎樣的色彩?可以選擇做一個友好的路人,晨跑經過上學的他,對他說“早安”;可以選擇清澈的微笑,給獨立賣報的他一份支持。
從最初,到最后,父母給予了孩子哪些選擇的權利?如果包辦,他一定懦弱;如果強勢,他一定膽怯;如果平等,他一定自信;如果閱讀,他一定豐富。
從最初,到最后。如果在書中長大,你會發現他就注定了不一樣。在詩詞中長大,溫柔敏感氣自芳華;在歷史故事中長大,博古通今睿智明辨;在經典名著中長大,人情世故了若指掌。他的人生豐富得五彩斑斕,他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有自己想看的風景,有未來清晰的目標,有無論何時何地喜悅的心情。
當一個孩子拿起書本,世界安靜下來。你聽,這是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