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讀《霍亂時期的愛情》,作家馬爾克斯寫得非常好!想象豐富,比喻獨特,文筆太好了,真是越讀越想讀,讀著是一種享受。難怪有位網友夸他寫出的語言,我們十輩子也趕不上。那文筆太吸引人,太讓人陶醉了。我在其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同樣的意思,同樣的環境,他的表達絕對與眾不同。
有的地方我似懂非懂,也許是我不夠了解寫作背景,作家背景,世界史也學得不夠好。當馬爾克斯描寫到那座殖民地城市的時候,對于這座處在時代邊緣的城市,描寫細致入微,河塘、棚屋、街道、海灘……生動地刻畫了那種死氣沉沉又躁動不安的場景。
書中開始寫到了費爾明娜.達薩和烏爾比諾醫生的婚姻生活,真實有趣貼切,把女人撒嬌的性子和男人的固執表現得淋漓盡致。文中的生活細節令人忍俊不禁,譬如烏爾比諾醫生怎么用教育家的專業與耐心來訓練一只鸚鵡,還有烏爾比諾醫生隨著年歲增加,什么心情怎樣的方式應對妻子嘮叨他把馬桶弄臟的事。因為作者將烏爾比諾醫生這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他是一位高雅大氣、溫文爾雅的貴族,一位出類拔萃的,為祖國做出非凡貢獻的醫生。我根本不敢相信他會在一剎那的意外中就離開了人世。臨終的那一瞬間,我也被深深打動了。
“丈夫已經奄奄一息,但還在堅持與死神這致命的一擊做最后的抗爭,好讓她及時趕來。要這樣撇下她獨自離去,他感到無比痛苦,透過淚水,他在慌亂的人群中認出了她。他訣別地看了她最后一眼,在兩人半個世紀的共同生活中,她從未見到過他的眼神如此閃亮,如此悲痛,而又如此充滿感激。他用盡最后一口氣,對她說道:“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兩個相濡以沫、相親相愛半個世紀的夫妻生死訣別,那眷戀的眼神,那深深的情誼就定格在一瞬間,我反復讀,反復想,感同身受。
后來還寫到了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多年以來對費爾明娜.達薩的癡戀。他的愛是真摯的,是純潔的,但是他也是癡狂、感性、夢幻的。這段使我想到的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十六七歲的男孩鐘情于同樣花季的女孩,傻傻的,癡癡的,幼稚的,蒙昧的。女孩兒也是同樣天真的,好奇的,試探著,懷想著。
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不愧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級文學大師。他作品的確是精彩絕倫。《霍亂時期的愛情》故事還在繼續,我期待更多的驚喜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