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個忌諱的詞,但我還是想談談它。
前兩天微博出現了一條熱搜,一位年輕的韓國男藝人意外去世了。
幾天前他才剛獲了獎,近期又新交了女朋友,工作與生活都正是風生水起好時候。
然而,一切就這么戛然而止了......
微博評論區網友都在驚呼不敢相信:怎么會呢!大叔那么帥!怎么突然人就沒了呢!
這讓我想起去年某天晚上,我在睡前手賤刷了下微博,愕然看見一條熱搜“xxx藝人死亡”“xxx自殺”,我現在還能記得,在那個黑暗的夜里,我瞬間被這幾個字擊中,通體冰涼不敢動彈,一種強烈的恐懼感把我打得暈頭轉向。
明明前幾天還在看他的綜藝,還在想這個男生感覺有點花心,突然間,以如此直接生硬的方式,被告知他“死亡”了,自殺!
我咬牙強忍著自己的恐懼,不知道在害怕什么,但就是一動都不敢動,就這么僵著身子不曉得躺了多久才睡著。
第二天早上剛醒來,朋友劈頭就問“你知道昨晚xxx去世了嗎?”
我心頭又是重重一跳。
那段時間,微博、朋友圈,到處都是關于他的消息,從最初的驚訝,不敢相信,到后來的心痛,惋惜。他的離去,一個演藝圈知名藝人的自我了斷,好似當頭棒喝,給整個混沌的網絡世界震得抖了三抖。我還清晰記得那一整天,我都處在一種極度壓抑的狀態。
因為我發現生命實在是太脆弱了,比脆皮雪糕還脆弱。
如果你想殺死自己,幾乎都不用費什么力。
而我甚至都懷疑他是否只是想嘗試一下,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竟然真的殺死了自己。
我開始覺得自己隨時會死,我開始產生一種夾雜著無力與哀傷的虛無感。
我們平常很少想到“死亡“,大多數人都默認自己一定能活到八、九十歲,而我們又自小就被教育“苦盡甘來”。
我們從20歲就開始規劃以后幾十年的人生該怎么過——拿出幾十年來拼命奮斗、埋頭苦干,然后剩下的才用來享受成果。
可是你想沒想過,你很可能會死在你埋頭苦干的這些年里,你甚至很有可能明天就死。
如果你留意,你會發現每天都有幾十次甚至更多意外死亡的機會——即使你身體健康。
每次我聽到某一個熟悉的人去世,心中都會恍惚好一陣。
我想我們都是這樣,恍惚后就會開始為他們的死找理由、找原因。他們那么年輕,他們活的有滋有味,他們前一天還在朋友圈發表未來一年的計劃,為什么會突然死去,一定有某些原因。
可是你想啊想,最后都不得不承認,真的沒有理由,什么理由都沒有,死了就是死了,不是因為他們犯了什么過錯,而他們的善良也沒能讓他們多活幾年。
比如讓我們惋惜了那么多年的哥哥張國榮、梅艷芳。
他們相貌出眾、才華橫溢,名利雙收,人生精彩的不得了,而且還都是極善良的人,以至于他們的好友在這么多年以后提起他還是會流淚。
然而他們還是那么年輕就離開了,甚至連哥哥自己都感嘆,為何他生活那么開心,卻偏偏得了抑郁癥,為什么不是別的病?為什么不是別的人?而偏偏是樂觀積極的他?
你看,上帝就是要用這種方式告訴你:你們隨時都會死,跟你們有多少錢、有什么樣的地位、開心與否都毫無關系。
有的人一心想死卻不能如愿,有的人風華正茂卻黯然離開。又有的人一輩子抽煙喝酒,生冷不忌也能長命百歲,而有的人走哪都拎著個養生壺,吃了一車保健品,卻連人家的一半年歲都沒活到。
我很困惑,我不曉得“生死”這個東西是按什么邏輯運作的。
而在經過了無數次的反思后,終于在某一時刻,我突然從“人生之河”中跳了出來,我開始能夠站到岸上往下看,而這是一件十分值得慶祝的事,因為好險,我很可能像很多人一樣,順著河流一路飄走,為功名利祿,焦頭爛額;為得不到別人的認可而沮喪;為沒有別人漂亮而自卑。永遠不敢堅定的說出自己的需要;不敢拒絕不愿意做的事;不敢向喜歡的人表白;也不敢主動勇敢的去展示自己。
那是何等的悲哀啊!
而后,我又把平常對死亡的苦思冥想,改成了真正的“死亡冥想”
在西藏寺院中,有一種修持法門被稱為“死亡冥想”(DeathMeditation):每天早晨你清醒之時,不要起身,雙眼睜開地躺在床上,然后你對自己說:“我今晚即將死去,我應該如何度過余生,才是最好的選擇?”
然后將心中出現的感覺彌散到四肢,全然的體會,傾聽瀕臨死亡時,自己內心的聲音。
然后會如何呢?
如果今天是你人生的最后一天,
你還會在意去高檔消費場所時,誰用什么樣的眼神看你嗎?
你還會在意拒絕別人后是否會遭到排擠嗎?
你還會在意去與喜歡的人交談,會否遭到拒絕嗎?
你才不會!
你會想:我可去你大爺的吧,老子就剩一天可活了,誰還有空管你們咋樣!
你會發現,自己的心中產生了一股十分鮮活而有力的力量,同時你會十分集中于當下時刻,因為你知道,自己所剩下的時間是數著分秒過的,你不會愿意錯過任何一分鐘,你不會想把它分給任何不愉快的事情,你甚至不會再因別人的不尊重而憤怒——雖然你就是個沒禮貌的傻子,但我現在可沒空搭理你!
你也不會去做惡事,因為你發現那一點都不會使你開心,你已經不再對未來感到恐懼,因為你知道自己沒有未來,既然如此,誰又值得你去付出時間呢?
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你會希望去為自己做一些美的冒泡的事情。
而當你玩夠了,你可能會回到書桌前安靜的讀一本以前怎么也讀不進去的英文書,或者去彈一彈“這輩子都不想再碰”的鋼琴。
因為你不再害怕挫敗感,也不擔心因為自己讀不完這本英文書,而產生“果然我是個英語很差,自制力還弱爆了的loser”的挫敗感。
畢竟你確實讀不完了,那還有啥好怕的,能讀一行算一行!
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體會到那句“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彈彈琴,唱唱歌,不怕彈錯音,不怕唱走調,只要心中愉悅,鋼琴彈得好不好,唱歌好不好聽,一點都不重要!
你可以真正善待身邊一切人,因為你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就會死去,你會去買最新鮮的花送給他們,這會使你愉悅!使你興奮!你會迷戀上這種感覺!
這種“死亡修行”,同樣需要長期堅持,不過我想大多數人只要體會一次,就會期待著再體會第二次,第三次......
而當一天結束,你再一次躺在床上的時候,心中會被滿滿的充實和喜悅填滿,然后你會想:真有意思呀!我要是能多活幾年就好了。
之后緊接著,你的心中會浮現出一系列畫面,而這極有可能就是你真正期待的未來。
當我這么想的時候,腦子里出現的是如果我活下去,在幾年以后,我會站在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之后回到家,與愛人一起穿著舒適的家居服,一邊聊天、一邊做飯。
這對于正常時候的我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因為我曾不止一次的說,如果我的生活歸于這種該死的平靜,我一定去自殺!
我以為自己絕對受不了這種平靜甚至帶了點頹廢的生活——外面天寒地凍,屋子里烘烘熱,陽光打在沙發上,兩個人各自讀書,極少交談,安靜的幾乎能聽到心跳聲。
我以為我想要的是有趣、冒險、熱烈,卻從來沒想過內心深處竟對“歲月靜好”又這樣深的期待。
直面死亡,你可能會發現,以往自以為的追隨內心,其實可能與事實相去甚遠。而這也就是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的在對自己好,在追隨“本心”,卻還是覺得少了點什么。
正所謂:未知死,焉知生!
愿我們在不斷的修行中,能夠慢慢收起一身硬刺,向世界敞開自己柔嫩的肚皮。
愿我們能夠修煉到這樣一種境界:
如果腰纏萬貫能使我們快樂,那我們就去發家致富。
如果撿破爛能使我們快樂,那我們就去自在流浪。
無他,唯開心爾!
我們將不再害怕,因為我們即將死亡。
死亡面前,眾生平等,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