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長一段時間來,我覺得什么地方有些不對勁兒。時間總也不夠用,但又好像沒做多少事。每天早早醒來,從床頭的一小堆書中選一本,讀到不及投入,想到要不要趁早晨有空把公眾號做了?微信上看到好的文章,匆匆瀏覽后收藏,期待有空細細讀,其實收藏的每一篇都是一次性閱讀,細細讀的那個時刻始終沒有到來,因為還有無數好文章等待被匆匆瀏覽后進入收藏夾,那個看似熱鬧的收藏夾,更像是個冷宮,收進去卻再也得不到寵幸。
轉眼已入夏,今天特意安排了時間帶女兒來商場買涼鞋,采購結束在甜品店小憩。我主動和女兒說起了這種狀態,想聽聽她
的想法。因為我越來越發現,當我敞開心扉,拋出各種問題和困擾來征求她的意見時,通常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得到不錯的答案。
女兒聽了我的訴說,問了一句:“媽媽你很忙嗎?“
”感覺上很忙,總有很多事要做的樣子。“
“我們的課外書上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位身材矮小并不起眼的馬拉松選手在一次重要比賽中獲得冠軍,一位記者在采訪他如何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時,他說,我靠智慧取勝。而大家認為可能運氣的成分更多一些。在后來的一次重大比賽中,這位選手又是第一個到達終點,在接受采訪時,他說了同樣的話:我靠智慧取勝。這次大家有些相信他的話了。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以智慧取勝的呢?謎底后來被揭開:在比賽前,他會事先到達比賽場地,確定下一個小的目標,比賽時,每次都會拿出沖刺的速度奔向這個目標,到達后稍作調整再奔跑向下一個最近的小目標。憑借這個方法,他獲得了一次次成功。“
女兒笑瞇瞇地講完這個故事,給我一個建議:“媽媽,我覺得你可以把你的大目標也分解成這樣的小目標,可能會好一點。“
呵呵,我親愛的女兒,一個十二歲小姑娘給媽媽的建議,太有用、太貼心了!
不講什么道理,也沒有空洞的安慰,一下子點醒了老媽。
這不是一個很棒的“隱喻療法“嗎?這種帶著靈光的故事,讓媽媽一下子明白問題的根源和解決的方法。
誰說青春期的孩子只會帶來挑戰?啟發他們的思考,尊重他們的想法,他們手里有無數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我真誠的感謝了女兒,告訴她這個故事帶給我很大啟發。她毫不掩飾的樂個不停。
我突然明白,當孩子能以這種方式來幫助媽媽,那么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做出很大調整和轉變。十二歲的她懂得以隱喻故事來提醒你,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你的道理和說教嗎?順便把命令、控制啥的也一并收起來打包扔掉吧,相信孩子,相信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來,我還要繼續學習更高級的教育智慧,這樣在孩子需要我的幫助的時候,才能真正給她力量。
講故事,尤其是隱喻故事,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沒有勸誡和說教,更容易撫慰人心,也更容易開啟彼此間的連結,我感到了踏實和安穩,更有信心面對來自于女兒的青春期挑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