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文章《別讓原因成了借口,傷了感情》發出后,后臺回復看到不少人覺得自己在這方面確實做得不到位,曾經因為抱怨對方或者面對對方抱怨的時候做法幼稚而導致分手,如今,知后需踐行。然而,在這其中,也不乏這樣的言論:那為啥女友不主動聯系我?
情感生活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為啥TA不這么做?
當男友沒有聯系女友,女友抱怨的時候,男友會說“你不也沒聯系我嗎?你為啥不聯系我!”
所以,當我的文章發出后,部分人就覺得不公平了,“為啥要我改變!”
我不評判某人錯某人對,某人需要改變。愿意接納和改變的人,可能也沒有為什么,也許只是基于一個信念:所有的改變,是為了與自己和解,讓自己面對未知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可能性。
不知道大家看到成功學的文章,有沒有人會問“為啥要我成功”,“為啥要我高情商,別人怎么不高情商”。大家不會問,因為大家想成功,成功意味著更多選擇權和控制力。
而面對情感,大家為啥會如此問呢?因為大家對情感的成功有一個誤區:他愛我,是我的成功!而什么是愛我呢?大家都不傻,都會從現實生活中總結經驗,比如想我念我,主動聯系我。所以,大家都期待對方主動,用對方的表現來判斷愛的多少,而一旦這個期待落空,雙方就會陷入了爭公平和計較付出的局面。
然而,過度爭愛,恰恰暴露的是自愛的缺乏。
雖說對于戀愛關系,我們講究平衡,講究鏡像原則,但是要懂得這個不是為了計較公平,只是為了分寸,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免過度。
人人都想把握情感的主動權和決策權。
大家都想成為最終那個勝利者,卻又不明白什么是情感的勝利者,于是乎,在爭取勝利的道路上,左顧右盼,剛走一步就開始思考身邊的人為啥沒有走這一步,那自己多走這一步就虧了,就如同看到文章的人問“為啥要我改變”,即,為啥我要多走一步?
按照通俗的回答,先知者先行,因為你看到了,而之所以你能看到,因為你關注了我們的平臺,關注我們的平臺,你一定是希望完善自己,提高情商,把握情感走向。
如果你看到了道路,卻等待著沒有看到道路的人先走,那你的人生就只剩下望眼欲穿回頭看的功夫了。
有人說,男人事業最重要,這造成不少人忽視伴侶的重要性。豈不知,這些相輔相成的因素,是我們所逃避不了的。誠然,一個善解人意、人格健全、支持鼓勵丈夫的女人,不一定能塑造一個成功男人,但是一個有人格缺陷、安全感極低,情商極低的女人,一定可以讓身邊的男人陷入痛苦。反之同理。問題在于,誰都想尋找一個人格健全情商高的對象,卻忽略了需要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人,才能吸引和留住同類人。更重要的,人這一生,做事賺錢不難,有點技術有點小聰明也許就可以養活自己;真正成就一番事業,卻是做人的過程。而情感,最是歷練人,因為情感中最能暴露一個人的人格。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人,這意味著我們都有自己的缺陷。所謂缺陷,就是某種深層心理渴望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生活中不斷地尋找滿足感。這種渴望的外在表現可能多種多樣,比如,我希望找一個對我好的人,我希望找一個負責任的男人,我希望找一個會照顧我的人,我希望找一個溫柔賢淑的女子,我希望......
「所有的期待,其實,都來源于我們最深層的渴望,這些渴望歸根結底往往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安全、尊重,自由,平等,愛,被認可,被接納,有價值」
比如自由。你有做和不做的權利,你可以對他人的要求說Yes or No,只要你能承擔使用權利之后的后果。這樣,即便是你失去一個人,也不失為一種勇敢的選擇。
比如接納。我們天天求接納,卻不懂得接納是什么。當你沒有聯系對方,對方流露抱怨,你就反向質問“那你為啥不聯系我!”,含有“你不也沒有聯系我嘛,你沒有權利抱怨我,我們應該公平”,以此堵她人之口,此為不接納。接納不等于接受對方行為的正確性(比如抱怨就并非最有效的溝通途徑),而是接納對方感受的真實性(比如接不到伴侶電話會難過)。
很多人之所以反擊對方,正是他們從來都不懂得尊重抱怨背后的感受以及被愛的渴望,于是,很快陷入“你希望我主動聯系你,可是我也需要你主動聯系我”的計較中,他們計較的是公平,而計較公平的背后其實也是在“求愛”,我們都是缺愛的人,都希望自己是被愛的。所以,在不尊重對方“求愛”的渴望的同時又追求自己“被愛”。所以,雙方就會在計較公平中彼此糾纏,彼此傷害。
這就是我所言的“缺陷”的含義。我們內心都有一個坑,希望他人來填滿,卻又對他人的坑視而不見。
人無完人。我們本能地希望自己的心理渴望得到滿足,比如有價值,被愛,被接納,被認可,基于這種渴望,我們會對他人產生期待,比如期待他人做一些事讓自己感受到被愛、被接納、被認可。
很多人都停留在了“期待他人”這一個層級,也就是期待他人滿足自己的深層渴望。
這是為什么很多人會在乎別人對自己做了什么,因為這些是他們借以判斷自己是否有價值,是否被愛的標準。
與其說標準,不如說是假象。
為什么說是假象?因為如果一個人把自己最深處的渴望建立在他人反饋的基礎上,不同時期不同的人的反饋會讓TA迷失在亂象中,一會自信一會自卑,缺乏最根本的自我認知。
同時,因為我們總是通過他人的做法來獲得自己的滿足,所以我們總是期待他人先做點什么,這也是為什么我文章中的女友期待男友主動聯系自己,在她看來,男友主動聯系自己部分意義上代表她自己被愛。所以,我不評判案例中的女友是對的或者是錯的,只能說明她也在“期待”層面生活,她期待被愛,而對“被愛”的定義又讓她選擇了等待,隨之有了求而不得之后的失落。
如果男友用同樣的話還擊女友,說明男友也是活在”期待“層面:期待他人先滿足自己。
活在期待層面的人,就容易陷入“你為啥不做”的相互指責中。因為我們都希望別人來滿足自己。他們缺乏內在的力量,這樣的人沒有能量來滿足他人,因為她自己就是一個內心充滿欠缺的饑渴者。
依然拿上篇文章的例子來說,女友嫌男友好多天不聯系自己,覺得男友不愛自己。
有人問:為啥我要聯系她,她不能聯系我嗎?那我如何判斷她是否愛我?
如果你想成為強大的人,把握主動權,成為情感生活的優勝者,就要明白爭與不爭的含義。爭,說明你和她一樣,弱者對弱者,只求表面。她和你爭愛,代表她希望你愛她她需要你,而被一個人需要,是非常強大的吸引。多數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陷入表面上誰主動的公平爭奪戰,結果爭個頭破血流,感情也雞飛蛋打。
卻忽略了
給予,也是一種得到。
給予,不是說她要錢你給錢,而是深層渴望的認同。
哪些人可以真正成為強大的人,把握主動權,成為情感生活的優勝者呢?
「就是懂得把自己的期待建立在自己身上,同時有能量理解和滿足他人渴望的人」
大家可能有類似的生活體驗,真正強大的人外表是柔和的,姿態是謙卑的,行為是主動的。
這些人可以堅決主動地履行“尊重,自由,平等,愛”等人類所共有的最根本的渴望,而不是等待他人來滿足。同時,他們可以理解他人“尊重,自由,平等,愛”的渴望。
就如同我們上面說的,多數人都活在希望他人滿足自己的期待中,但凡身邊出現一個會“給予”的人,他們很容易會被這樣的人所吸引,產生深層的依戀,產生信賴甚至崇拜。為什么?因為當一個人可以做到”尊重,自由,愛,接納“,這樣的人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
我們常說某個人情商高,很有人格魅力,卻無法描述這些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們一起說道說道。
你們可以觀察,你身邊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有什么樣的特點?
寬容大度?(尊重)
安靜平和?(接納)
和藹友善?(愛)
無拘無束?(自由)
禮賢下士?(平等)
表面上,我們可以用很多的形容詞來形容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卻沒有人深層思考過,人格魅力到底如何來的?我們為什么會被有人格魅力的人吸引?
我們一定是從我們想要的,來判斷他人。比如我們希望被尊重,我們就會喜歡尊重自己的人,我們希望被接納,我們就會喜歡謙卑隨和的人。因為他們實現了我們某種深層渴望,而多數人日常都無法滿足自己的深層渴望。
到這里,應該明白了吧?
「所謂人格魅力,就是這個人身上實現了某種或多種深層渴望」
比如一個無拘無束的人,我們在TA身上看到自由的實現;一個不在乎他人評判活出自我的人,我們在TA身上看到自我接納的實現。我們所期待的,在他人身上具備了,這個人就會對我們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實現某種深層渴望的人,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對他人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但是未必適合長期關系相處。比如愛好自由的人,你可以被他吸引為他癡迷,卻不一定能夠長久相處。盡管如此,我們不能否認,他的人格魅力對你的強大吸引力。如果他同時還可以讓身邊的人得到渴望的實現,這樣的人,就是高情商的人格魅力體,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大家靜心,跟隨我的案例,思考一下如何做到讓身邊的人得到渴望層面的滿足。
依然拿之前的案例來做解答:
女友抱怨男友不聯系自己
女友的渴望:被愛
女友的期待:男友主動聯系自己
女友的信念:主動聯系我才說明他想我,想我才是愛我
現實的狀況:男友幾天沒聯系女友
女友的感受:難過
女友的應對:抱怨
應對女友的抱怨:
1級應對策略——針對形式:與女友針鋒相對(你為啥不聯系我呢)
2級應對策略——針對感受:否認感受(就是幾天不聯系,難過啥,別難過了)
3級應對策略——針對信念:講道理(不聯系不代表不愛啊)
4級應對策略——針對期待:從期待層面滿足(我以后每天聯系你)
5級應對策略——針對渴望:理解抱怨和難過來源于愛的渴望(理解愛的需要)
當然,如果你可以做到4級應對,滿足了女友的行動期待,至少是可以避免沖突擴大化,也是可以讓女友感到欣慰的,但是如果你能做到5級,對渴望的認同,將你們之間的愛意呈現,女友就會找到內在的力量來愛你、愛她自己。
也就是說,當我們發現任何負面行為(比如抱怨)背后的積極因素(愛的渴望),我們就更容易理解對方的行為,理解對方的感受,對方也就更容易覺得自己被理解被接納。
當對方的感受被理解被接納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更近了一步,就會產生彼此的認同。
所以,面對一個自身實現了深層渴望,同時能夠理解你的深層渴望的人,你和他在一起會如沐春風般自在,你會特別想走近他。工作上遇到這樣的人,你希望和他共事;情感上遇到這樣的人,你會對他產生依戀。這就是基于被理解、被接納,被愛,被尊重而產生的信任感與親近感。
而做到這些的人,就可以成為把握生活和情感中的主動權和選擇權的優勝者。
因為
「面對極其有人格魅力的人,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可以沒有你,但你不能沒有他」
當然,這話聽來貌似很功利,好像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綁定他人,其實,這個只是一個階段順其自然的結果。當然,再進一步,我們最終不是為了綁定他人,讓他們離不開我們,而是讓我們都成為關系中的自由者,因為吸引而自愿在一起。
「真正的人格魅力,體現在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你成為這樣的人,你具備了主動權和選擇權,同時你也可以給予身邊的人自我滿足深層渴望的能量,帶動身邊的人具備主動權和選擇權,彼此有選擇的結合,才是自由卻緊密的結合。
所謂情感勝利者,不是讓伴侶成為你的奴隸,而是讓彼此成為自己的主人,親密無間時不存在干涉,安靜獨處時不存在猜疑,可以互相掛念,也可以獨自逍遙。
現實就是這么冷酷,同時又這么溫情。
然而,蕓蕓眾生,多少人在生活中掉入斤斤計較、追求公平的泥沼,就連女朋友玩個脾氣,都要忙著計較一下“為啥你可以玩脾氣,我不可以玩脾氣?”“為啥你可以不聯系我,我卻要聯系你”,忽略女友內在的積極需要。
每一個負面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積極的需要。
比如妻子抱怨家務活累:每天做著些家務都累死了!
表層含義:抱怨丈夫不干活,期待丈夫干活(這是期待)
深層含義:我干的多,我需要認可(渴望認可)
不會解決深層渴望的人就只能要么自己去干活,要么和妻子發生爭執,證明自己不干活有道理!解決深層渴望的人卻可以真正讓妻子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在一個關系中,用抱怨面對抱怨,是弱者對弱者;用理解面對抱怨,才是關系的真正掌控者;用抱怨面對抱怨,抱怨會越來越多,堵塞溝通的渠道;用理解面對抱怨,抱怨自身會變成溝通。
一個連女友被愛的渴望都要回擊,都要爭公平的男人不僅有失風度,也有失吸引力,更別說人格魅力,當然,女人同理。
總要有一個人先站出來,先覺知自己,當你成為那個強大有力的人,身邊的人也不會太弱,不是嗎?
想在生活中成為主動者和優勢者,就要懂得自己實現自己的渴望,同時理解他人的深層渴望,這便是我們修煉自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