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敵為友
昨天話題討論的文章里也提到過,共同成長的關鍵之一是強大的化敵為友的能力。我當時只想到這樣可以盡量減少樹敵,沒仔細想過他們所能帶來的價值。他們擁有不同的視角,了解雙方各自的優勢和弱點,以自身為例說服他人去轉變觀念更有說服力。感覺好像小說或是動漫里前期和主人公作對的“小反派”,被征服之后更加死心塌地心悅誠服地跟隨主角。?
2 最差的情況
作為一個保守派,我干什么事兒之前都要考慮到最差最壞的情況,并為此準備好后路。好處就像文章里說的:由于想象到了最壞的結果帶來的焦慮和壓力逼迫著我不得不在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一遍遍的檢閱自己的計劃找出問題,行動時竭盡全力不讓噩夢成真。
壞處就是我很容易陷入到庸人自擾的困境,束手束腳,非常保守。其實考翻譯證這個事兒兩年前家里就和我商量過,但是那時候我很擔心當翻譯的前景不好,又影響到護士穩定的收入沒法生活下去,都沒仔細研究翻譯的行情就斷然拒絕家人的建議。結果現在傳出來翻譯考試要改革要收緊政策,真是悔不當初……
3 給你一頂大帽子
巧用身份認同,要的是“巧用”才行。給小孩子一個“助手”的稱號,給予他們身份認同,也是加強他們的參與感,讓他們對這件事情產生責任心。讓大人“不要做騙子”,直接上升到人格層面進行約束,但凡有點自尊心在乎名聲的人都會很在乎。這些都是“巧用”身份認同的例子,那濫用呢?我覺得現在討論的“道德綁架”就是一種濫用,給人家扣上一頂“道德”的高帽,要求別人損害自己地權益為你做這做那。前幾天在預備群里有次討論到怎么拒絕別人、不會拒絕,我覺得很多小伙伴就是被別人利用“身份認同”的手段道德綁架了,一旦被架到“道德”高地上,想拒絕別人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