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簡書上開始寫作的第一天,說實話,有些糾結,不知道寫點什么好。只覺得自己辭藻貧乏,頭腦中亦沒有什么閃光的靈感,兩眼直直地盯著簡書后臺那簡潔而干凈的界面足足半個多小時,恁是一個完整的段落也憋不出來,我對這樣的自己有幾分失望。
我想到了莫言的《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這篇文章,莫言說: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積累,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機會永遠是留給最渴望的那個人,學會與內心深處的你對話,問問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靜心學習,耐心沉淀,送給自己,共勉。”
莫言不虧是大師級的人物啊,單單就憑這段文字,我已對他頂禮膜拜到不行。他概括的多好!
作為一個普通人,輝煌從來都不是等來的,所有的美麗都是要你去拼的。當你才華和能力都不足以實現你的夢想時,那就去學習,去沉淀和積累,不要浮躁!
而我現在正在為自己的無能無才而浮躁!
一連看了好幾遍這段文字,看每一遍都會受到新的啟發和感動。莫言是大師,他是過來人,想必他應該經歷過非同常人的困頓和迷茫,唯有如此,才能發出如此扣人心扉的感悟,不是?
這樣想著,我開竅了些,我無須抱怨啊,我的痛苦源于浮躁,我既沒有為寫的一手好字而做過任何努力,又何必埋怨自己無能無才,與其干坐在這里發牢騷,倒不如多看幾篇文章,多讀幾本書的。
雖然可能有些俗套,作為在簡書的第一篇文章,我決定還是從關于我與寫作和簡書這兩個模塊著手簡單說一說。
關于寫作
我自認為,身為有著藝術家性格的我,其實一直都有一顆想寫的心,只是直到上大學二年級時才發掘這點。
大二那年,我規劃著要泡讀書館,也的確泡了一年,那一年我讀的書比我前面20多年讀的都要多,讀過的每一篇文章,多少都能激起我的一些思想的靈光,我往往因為感動而迫不及待想要記錄下來,那一年我寫的文字也頂多。
相較于其他學科,我更偏愛文學,文學里我又喜歡現當代文學,我幾乎看完了魯迅先生所有的雜文,也因此戀上了這位大師,我還讀過張愛玲的很多作品,此外,像丁玲、 蕭紅、沈從文、孫犁、周作人、周國平、路遙、史鐵生等等這些作家都是我的文學啟蒙老師。
我想即使我以后從事寫作了,我的文風里應該多少也會有他們的痕跡,我內心里真誠的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給我的文學啟蒙,雖然現在的我依舊普通,字筆依然拙劣,但我始終堅信,我骨子里是愿意寫的,我心里時常萌生出寫作的沖動來,我甚至有一個現在看來很不切實際的想法,有朝一日,做一個自由撰稿人。
然而,我又一個大敵,那就是懶惰,生活雖然平淡,但不乏一些或感人,或精彩的素材,然我卻將他們一一都疏遠到時光的廢墟里去了,再也翻騰不出來。懶惰應該是文人的公敵吧!再有才華的人,不輸入也不輸出,也只能淪為平庸,何況我只有一腔寫作的熱情,除此之外,寂寂寥寥。
想要在文字這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上走下去,勤奮該是必不可少的,我要想堅持走好這條道,在勤奮和懶惰之間掙扎和戰斗定將是我今后生活的主題旋律了。
關于簡書
第一次接觸簡書,是在不久以前,忘了是源于什么呢。
當我看到簡書這兩個字時,我喜歡上了它,簡書,就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從這簡單的兩個字里,我們似乎可以看出簡書平臺所宣揚的宗旨,一切從簡,只為你用心創作。
的確,簡書是我見過的網絡平臺里風格最清新簡潔,功能最專一(專注創作)的一個了。
在這個商品和信息激增的時代,開發商們在利益的驅動下無止境的開發產品的多功能性,展現給消費者的多是一些功能全而雜到讓消費者選擇困難的產品,丟棄了開發產品最原始的初衷,而額外的研發費用往往變相成了消費者的成本支出。此外,龐雜的功能性導致人們無法輕易做出選擇,人們在選擇上浪費了太多不必要的時間,正如一句話說的好,“走的太遠了而忘記了為什么出發”,得不償失。
在這一點上,簡書做的很好,不忘初衷,精專于一項,不將就,做極致。
現在的我,徒有一腔寫作的熱情急于噴泄,還有一身懶惰的臭毛病,最是我無能無才之時,值得欣慰的是,我遇見了簡書,它就像我的一位忠實的友人,一直在這里等著我來見他,從沒有因為我的拖延和怠慢而埋怨和記恨我,也沒有嫌棄我的無能無才,就這樣慈善而友好的接納了我。我很感動,我想我應該用最真摯的文字和堅持去報答她,唯有如此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