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背誦道德經,正好背到第十章,開頭就是“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營魄,即為魂魄,魂魄分為元神與元精。元神屬陽,上行;元精屬陰,下行,載指兩者同載于一車,含有抱一不離,互為運轉之意,這章旨在說明人修身養(yǎng)性之道。
讀完這段解釋,便發(fā)現抱一這個詞十分眼熟。程抱一先生——偉大的法國華裔作家,他的名字是取自這段話嗎?頓時心生疑問。我停下手頭的工作,查閱了網上的資料,一切都不言自明了。
程抱一,原名程紀賢,其法文名,先采用Cheng Chi-Hsien(程紀賢),后改用Francois Cheng 其中文筆名,開始采用“程抱一”。”抱一“二字正是取自老子《道德經》第十章“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道家哲學、道家美學,貫穿了程抱一所有著作,也成為了程一生樂于向法國人傳達的主要思想。
他被法國學界稱為”“中國與西方文化之間永遠不疲倦的擺渡人”,他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至法國,并引起了西方學者的高度重視,他與其女合譯的《論語》至今仍為最權威的法文譯本,在西方,它與辜鴻銘所譯的《論語》英文版并稱為“雙壁”。
作為“旅法華人三杰”(還有朱德群、趙無極)之一的程抱一,是當之無愧的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當選“法蘭西終身院士”是實至名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