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種溝通。
點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讀書寫作,不斷的輸出來自大量的輸入,為何有的大神在同樣的時間里可以閱讀上百本書,再加書評呢?如何在有限的時間突破最大閱讀量:書中有法可循。
每當看到消息,說某大神一年看上近百本書,甚至好幾百本書的時候,我都會凝神算數:何來這么大的閱讀量?一天24小時,上班和睡覺,占用15個小時,再加上吃飯,交通,陪伴等這些不太方便看書的時間算5個小時,實際閱讀可支配的時間則每天4個小時,這都已經很厲害了。3天12 小時一本書,每年120本,再有寫書評、讀書筆記,如此這般,周末假期時間也都搭進去了。你是不是也會跟我一樣,一邊算算,一邊嘀咕:有生活,還上班,怎么能有那么多時間呢?其實大家時間都差不多,為何他們如此高效率,速度如此快呢?“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此書的第12章(增進閱讀速度),第13章(提高閱讀效率)中可以找到方法。
1.我們是怎么閱讀的?反思閱讀習慣
通過一張“自我檢查”表,先了解自己是否養成了一些壞的閱讀習慣,可能正是它們影響了效率。(表見下文)
針對不良習慣,作者給出了6點建議,通過練習,可以大大提高閱讀速度。
針對不同閱讀目的,進行快速閱讀。
作者還提到了增進速度與保證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一味提高速度,卻影響理解的程度,并沒有好處,但也無需擔心,因為許多人發現自己閱讀速度增快后,理解能力也增進了。結合書中方法,持續練習,我們也可以達到這種理想的進步。
2.如何提高效率,在閱讀中如何快速找到主要內容或是對自己有價值的內容?<第13章>
首先,通過瀏覽,對文章做出評估,了解文章結構,找出關鍵詞,進行分類。
再通過略讀的方式,找到文章的主旨與段落主題句。最后采用SQ3R閱讀法連貫起來,達到閱讀目的。
點2: 解說了所有可能的溝通情境所需的技巧,如電話、面談、會議、演講、寫信、撰寫報告、求職、電子郵件等,可幫助我們客服所有溝通的挑戰,進行良好的“自我發展”與“職業生涯發展”。
我個人挑選了其中的第5章:打電話,第6章:面談,第16章:撰寫報告等內容進行了較為仔細地閱讀。講電話要保持微笑,微笑是聽得到的,就在親切熱情的語氣中;收到留言后立刻回復或行動,不要拖延;不要被周圍的人和事物分心,永遠不要同時跟電話中的人及身邊的人交談;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節省時間與金錢……該如何準備一次成功有效率的面談,交談時該如何通過提問來得到所需的信息……根據不同的報告種類,劃分步驟,收集資料,分析分類,編寫初稿,校對完成終稿,每一步都給出了建議與技巧。在針對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作者采用了“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筆記整理??吹竭@,我打算購買一本關于思維導圖的書,融會貫通。
點3:書中設置了大量的“自我檢查”,“作業”,“練習”等環節,可以讓讀者進行實戰訓練,而不僅是“枯燥的說教”。
我自己的閱讀習慣檢查結果是糟糕的,有幸通過此次閱讀發現了這個問題,接下來便要積極采用作者的建議,修正閱讀方式,提高效率。
點4:作為“圣經”,溝通主要環節“聽,說”的章節也是值得學習的。
說話的技巧,主要包括個人特質:同理心、真誠、眼神接觸、姿勢等八大特質,以及聲音的特質,兩者結合達到良好的說話特質:靈活、悅耳、清晰、感情。
聽,是一項被忽視的技巧。確實,生活中基本沒人教過我們怎么“聽”。作者還告訴了我們增進傾聽技巧的10個方法:心胸開闊、聽出重點、協助說話著等。
總結:盡管作者是英國人,有些語言,情境稍不同于我們,但絲毫也不影響我們學習他的成果,“取其精華”,打開思路,找到適合自己的技巧,勤加練習,我們也可成為“溝通達人、閱讀高手”。
“就像一開始學騎腳踏車的時候往往很痛苦,但是現在你一點也不記得不會騎腳踏車是什么感覺了。有效率地閱讀也一樣,一開始很難,但是最后結果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