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我覺得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理財是剛需,要每日精進。
看到大巴老師畫出他的職業生涯和理財生涯的時間軸,我也想回顧一下自己的理財之路。
01
理財意識的啟蒙源于財務狀況出了問題。所以,開始節流,開始了記賬的習慣。
2013年我開始記賬。通過記賬看到自己的錢都花到了哪里,自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關注自己的花銷比例,看看哪些可以少花,盡可能把錢花在刀刃上。記賬的習慣讓我開始慢慢有結余。
02
2014年我開始每月定存。隨著理財意識的不斷增強和對理財知識的渴求,我利用互聯網資源在網絡上學習,也通過閱讀系統地了解了更多的理財知識。
投資是理財的一部分,股票投資是理財書籍中經常被提到的投資方式,所以我開始閱讀股票相關的書籍。
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2014年4月我就小小的嘗試了一段時間的股票投資。恰巧當時有同事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有不明白的我就向他們請教。這段股票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也為后來我更好地學習理財打下了知識基礎。
我在視頻網站搜索各種理財視頻時,無意中接觸到了劉彥斌,他把理財講得通俗易懂。其中理財的蓄水池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我就買了劉彥斌出版的理財相關書籍閱讀學習。也是在那時候,我開始認識到保險的必要性,有了風險控制的意識。
互聯網上關于理財的學習資源特別多,比如她理財、簡七理財、理財巴士、水湄物語和長投網等等都是那時候我關注和學習理財的途徑。
03
2015年1月我篩選了自己接觸到的互聯網理財資源,開始聚焦理財巴士平臺學習理財,開始基金定投。6月我成為理財巴士的會員,跟大巴老師系統學習理財至今。
2016年我持續基金定投,學習資產配置,把家庭保險規劃提上日程。
7月我跟隨新會員課程和作業再次系統學習理財,我想要扎扎實實練好基本功。
史帝夫·杰伯斯(Steve Jobs)在2005年6月對斯坦福大學全體畢業生的演講詞中說:你不能預先把點點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回頭看看走過的理財之路,我驚喜的發現,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都串在了一起。
04
大巴老師告訴我們理財有四大金剛:開源、節流、風控、投資。
理財不等于投資。通過理財知識的不斷學習和實踐,現在的我更傾向于通過被動化的投資和資產配置來管理自己的資產,盡量減少在投資方面所花的時間,更注重開源。所以,我堅持定投,堅持資產配置,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不斷提升自我能力,關注職業發展上。
05
我是一名理財愛好者,我認為學習理財是剛需,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理財達人。
在理財的打怪進階之路上,大巴老師把練級之路分為七段:
一、門外漢:強制儲蓄,至少存下收入的十分之一。
在《節儉的力量》一書中塞繆爾·斯邁爾斯說:把儲蓄當成一種固定開銷,就像每個月一定要付錢買米、買鹽一樣。每個月的工資到手之后,先抽出一部分錢來放到銀行存起來,剩下的錢再安排家庭開銷。他稱之為“付錢給自己”。
二、理財小白:記賬,有目的的節儉,把錢花在刀刃上,進一步提升結余比率,目標是結余比率達到30%,甚至50%。
記賬是理財的基本功,記賬的習慣已經融入我的生活,成為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三、理財進階:關注未來的錢,保障、養老、教育金。
在大巴老師的指導下,我現在開始為保障和養老做儲備。
四、理財達人:只做自己能夠搞懂的投資,不斷學習。
我的目標就是達到理財達人的階段,我會持續學習,每日精進。
五、理財高手:理財規劃,建立全球資產配置組合。
關于資產配置組合,最終我會借助專業機構優化資產配置組合,如譜藍APP。
六、理財專家:游刃有余,以理財為事業。
做個理財達人是我的目標,以理財為事業不是我的方向,我的方向是成為生涯咨詢行業的精英,像賈杰老師、古典老師一樣。
七、 理財大師:精神領袖,影響更多的人。
我的理財導師是大巴老師,你可以在喜馬拉雅上搜索“理財巴士”,或者關注他的微信公眾號:licaibus。
你開始理財學習了嗎?你的目標是什么呢?
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每個人都需要。
理財學習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