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優秀的國外作曲編曲教程請戳這里哦:作曲編曲相關講座資料翻譯整理
本文原文地址:【ケルト】新曲+ケルト音楽の楽曲分析!【アイリッシュ】
為了能夠感受到北歐世界
2017年追記:凱爾特系音樂新作
從開始寫這篇記錄開始應該已經成長了不少!已經能夠創作更加真實的聲音了!
好了,讓大家久等了。接下來我會通過分享幾個帶有凱爾特音樂傾向的音樂以及簡單的樂曲分析,來進行解說。
我開始想要有一套民族音樂風格的專用音源了。
歌名就叫做“Celtic”
我為這首歌命名為“Celtic”,希望你能喜歡。
如何!?我參考了名為Jig的節奏來嘗試編寫了一下。
混音的話,這次我減少了空間成分然后在SEND上取了平衡。由于我想要歌曲聽起來比較銳,因此我嘗試稍微增加了低音成分來形成對比。
凱爾特音樂的關鍵點
嗯,用日語收集相關資源真是累死我了……
原本凱爾特(愛爾蘭)之類的音樂就有很強的地域性,據說這些音樂都是口口相傳下來的因此大多數的曲子據說都作者不詳。
此外,由于這是民族音樂,因此不屬于西方音樂的范疇。
從作曲理論的觀點來看
首先,一聽就知道,凱爾特音樂不屬于24個大小調。
凱爾特音樂經常使用的似乎是“多利安調式”。(從自然大調第2音開始的教會調式/模式之一)
在此之中,愛爾蘭樂器基本上都是D管,因此無論是這些樂器的傾向還是調式都多數使用“D多利安調式”。
試著用愛爾蘭長笛演奏了一下,就是這種感覺。
這次的曲子全部內容都是用D多利安調式來進行編寫的。
JAZZ之類的音樂不同的和弦對應不同的調式進行(換言之,也就是使用調式來控制樂曲)。通過這種概念模型/模式來確定演奏的主次定位的方式,在凱爾特音樂中就不能使用。
因為只有一個調式,因此和弦要配合這個調式。
因此,也要特別注意和弦進行。
歌曲的構成
首先,“這首曲子是D多利安調式的曲子。”這一點要一直保證。
這是難點之一。我認為凱爾特音樂通過多利安調式的音響來產生它那獨特的音樂氛圍。
為了保證這一點,在JAZZ中所謂的中心音需要時常被固定在“D多利安調式”上。
首先,從聽上去像是那么回事的樂句開始
比如,D多利安調式的情況下,其構成音自然和C大調/A小調自然音階相同吧。
我們需要通過聲音來告訴聽眾“我并不是在演奏這些調式”。
A小調的情況下,屬七和弦是E7,由于需要G#這個變化音(譯注:這里討論的是和聲小調,因此A 小調的屬七和弦是E#GBD),因此在演奏D多利安調式的時候聽起來就不像那么回事,而C大調的情況下,就存在從si到do的導音解決。話說回來,D多利安調式的情況下,就需要注意這個動作。
如果這么干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C大調了,因此需要注意。
考慮旋律
嘗試制作了上述的旋律。
C大調的旋律。
是的,樂器使用了愛爾蘭長笛,因此即便是使用C大調編寫的旋律也有了凱爾特風了!我意外地也挺喜歡這種風格的,而且使用24個大小調來編寫旋律一下子就很容易地寫出來了,因此能夠成為不錯的音樂,不過凱爾特音樂的聲音在哪里呢?這么一說,果然聽起來還是像西方音樂。
D多利亞調式的旋律。
好了,感覺如何呢?我覺得產生了完全不同的音樂氛圍。
原本D多利亞調式和D小調群的音響效果基本上就差不多,因此稍微改變音符來演奏的話就會有很強的小調感。
比如自然小調的情況下,需要?B這個音。而旋律小調的話,就還需要#C這個音。
多利安調式的音響效果則是介于大調和小調之間。
而且無論是這次的曲子還是上面那個旋律都是這樣,都是體現出很強的小調感的粵劇。
要體現出小調感的話,推薦多使用D自然小調音階的音。反過來,如果樂句中B自然大調的成分越多音樂聽起來越明朗。
而且請務必不要使用B->C這種過分強調導音解決的樂句。(聽起來像是C大調)
從管弦樂的觀點出發,探討在上面的說明中聽不到的聲音
據說代表了凱爾特音樂的錫口笛以及愛爾蘭長笛,只要使用基本的指法就能夠吹奏出D大調。(D管)
鑒于這一點,凱爾特音樂音響效果的引出方法又發生了改變。
凱爾特音樂中有很多聽起來很明亮,但是總讓人感覺到哪里有些灰暗的印象的曲子。
這并不是”多利安調式“的聲音。這是”混合利第亞調式/大調第5音開始的音階“產生的感覺。
上面所述的那些樂器,如果給出半音階的話,那么由于樂器構造性的原因在一些不方便演奏的情況下需要非常費解的指法。
改變D大調,讓他多一個調外音C,就能夠比較簡單地演奏出來。
也即是說,如果是“D->E->#F->G->A->B->C->D”這種指法的話,和“D->E->#F->G->A->B->#C->D”這種指法比起來變化不大但是難度低了不少。
從結果上來看,“D->E->#F->G->A->B->C->D”就是把大調第7音降了半音,也就變成了混合利地亞調式。
這樣子來編寫樂曲的話,樂曲聽起來就能夠比多利安調式更加明快。(嘛,畢竟變成了大三度音了嘛!)
比如……采用混合利地亞調式來編寫凱瑞特音樂的話……就是這種感覺吧?
果然變得明快了不少,而且并沒有完全是大調的感覺,聽起來還不錯。
考慮和音
這里的內容就比較簡單了。
純粹地使用功能和聲來構成和音就可以了。能夠使用的全音階即為“D多利安調式的話就是C/D和弦,混合利第亞調式的話就是G和弦”。
這次,我采用了改變樂曲循環的手法,稍微地多引入一些sus4這樣子的和弦,當然也可以加入4度堆積類的和弦。
由于II-V7-I這樣子的功能和聲進行會確定調性,因此要避免這樣子的進行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凱爾特的終止的話,果然還是全音上行聽起來比較好。D多利安調式的話,就是C->Dm的進行。
即便是D混合利地亞調式,按照這種進行也會產生終止感哦。不過,D混合利地亞調式的情況下,并不是C->Dm而是C->D。(因為有個#F)
基本而言,使用功能和聲中的SD->D或者D->SD的進行都沒有問題的。而D->T的進行就必須要多多注意了。
還有就是將III或者IV級和弦作為小調和音突兀地放到任何一個地方,也不會破壞凱爾特音樂的氛圍。
不過,如果搞錯了7和弦和add9和弦的使用時機,那么就會過于地產生JAZZ或者POPS的感覺,因此也需要多加注意。
考慮節奏
基本上來說,凱爾特音樂大多數是靠伴奏和旋律形成的,要加入打擊樂器也就是手鼓這種類型的。
這次的曲子里面我大膽地加入了架子鼓,試著看看會出現什么效果,不過感覺果然還是不行。
關于Jig
據說這是凱爾特代表性的節奏。
使用6/8拍的復合拍子進行演奏。這次的曲子就是這樣子編寫的。
為了更能突出凱爾特音樂的感覺,最好讓重音的位置和樂句/曲子統一。
關于“波爾卡”
單拍子的一類節奏稱為“波爾卡”。
使用2/4、3/4、4/4等。不過,即便是3/4的譜面,很多音樂的演奏方法聽起來像是3/8拍的演奏。
單拍子的情況下,多使用完全在2或者4拍打出重拍的節奏。
要表達的話,就是類似“烏(停頓)塔——烏(停頓)塔——”這樣子的節奏,可以按照這個節奏跳舞。
總結
凱爾特音樂有著很強的feeling和unison的音樂傾向,而且也在追求循環反復的美學。
這是一種持續令人享受到令人回味無窮的裝飾音的樂句的音樂。
接下來,我想要嘗試使用豎琴來編寫溫柔的凱爾特音樂。使用波爾卡!
那么,希望你能夠對本文感到滿意。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