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簡書簽約作者。
初三因家境問題沒能讀完,只能輟學到外打工。開過餐飲店,自己創過業,也在服裝廠、電子廠工作過。
目前從事互聯網營銷,業余寫作一年多。寫作讓她由草根成功逆襲,不僅簽約簡書,開起了寫作課,也讓她實現了寫作的變現之路。
01
齊帆齊,很多人叫她齊齊姐。
曾經聽說簡書上很多人在議論她,為什么呢?因為她只有初中的學歷,可是卻在上個月初成功簽約簡書,一個月內收獲上萬粉絲,并出版電子書《我的草根奮斗故事》。
有人在問了,我一個大學生,干嘛要去看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人寫的文?
我們不得不承認,學歷確實很重要,可是這不代表,沒有學歷的人就做不出一番成就。
那初中輟學的她,到底在社會上經歷過怎樣的一番摸爬滾打?沒有學歷的她,如何在幾百萬人中脫穎而出,成功簽約簡書?她是如何從一個寫作小白,到成功利用寫作變現……
02
即便是村婦,我也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懷的村婦。
四年級時,齊帆齊寫了一篇作文《第一次洗碗》,描寫了自己周末洗碗的詳細過程,沒想到得到了老師的夸獎?!?b>從那以后,我似乎開竅了,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作文”。
由于家境的貧寒,讀書年代的她只能四處向同學借閱書籍。由于她讀起書來往往是廢寢忘食的狀態,同學都覺得她走火入魔了,但她卻深知自己是樂在其中。
初三時,由于偏科及家庭的原因,她不得不輟學,從此加入了打工一族,開始了自己的漂泊生涯。
輟學以后,齊帆齊一路南下,來到了福建廈門的工廠里學做服裝?!胺b廠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八點到凌晨兩點,每晚十點吃一次宵夜,再繼續干活。每天累得倒頭就睡,那樣的生活很枯燥無味,人也麻木了”。
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齊帆齊還是堅持看書,看《讀者》、《意林》等雜志。她的同事也常常笑話她,認為她看那么多書,以后還不是跟她們一樣,一輩子只能做一名村婦。但齊帆齊還是始終堅持看書,她默默地想:“堅持讀書以后一定會有更多的機會,不至于再干農活了。即便是村婦,我也是一個不一樣的村婦,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懷的村婦”。
03
30歲開始寫作,晚嗎?不晚。
在服裝廠呆了將近十年左右,齊帆齊又輾轉來到了溫州,在街上賣起了早餐。那個時候攤位的前面剛好是一個書攤,所以她就利用一些空閑時間,看起了一些文學書籍。她說她看得最多的是路遙、張愛玲、嚴歌苓、桐華等人的書。
但是很遺憾的是,在她輟學后的十幾年里,她沒能遇到好的寫作平臺,也沒有寫作的機會。她只是不斷地告訴自己,人要葆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社會是一門更深奧的大學,生活和寫作都是要不斷學習精進的,這是一種修行”。
同時值得慶幸的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這十幾年,也給她的人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5年,在妹妹的介紹下,齊帆齊來到了上海,并且進入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銷售。沒有任何相關的經驗、也不會任何計算機操作的她,格外珍惜這次的機會。比起之前在服裝廠工作、在溫州賣早餐,齊帆齊覺得上海簡直就是天堂。所以她開始卯足了勁學習。很快,她就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
再到后來,她開始接觸到智能手機和微信公眾號,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文章讓她感覺格外新奇。于是,停筆十幾年的她,在2016年的7月重新拿起了筆,注冊了簡書,開始在上面進行寫作。
一開始注冊簡書的時候,她只是把簡書當做記事本在寫,她說當時就是在自嗨,想到什么寫什么,沒有什么顧忌。直到半年后,她慢慢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她發覺自己很適合寫身邊的真實故事,比如草根、創業、職場等類型的文章。
摸索出自己的寫作風格后,她陸陸續續寫了很多篇讓人印象深刻的草根故事。而這些故事的素材和靈感來源,則大多數是來自于她前面十幾年的積累。比如:《身邊的外賣小哥》、《年收入20萬賣鮮面條的夫婦》、《餐飲店主們的生存現狀》、《開黃燜雞米飯店的閨蜜》……在這些文章中,我們能夠看到很多生意小販背后不為人知的奮斗與辛酸。
也許是因為她曾經十幾年的打工生涯,所以對于那些身邊的草根和創業者,她總能很快地融入他們,并且讓那些人愿意跟她交流和分享。所以在每次的交談過后,她都會默默記下交談的細節,回到家后就整理成文章。這些文章雖然很樸實,卻十分接地氣,讓我們能夠接觸到最原始、最生態的草根奮斗者的奮斗歷程和心路歷程,實屬不易。
不管是齊帆齊還是那些草根奮斗者,他們雖然都是社會上的“小人物”,但也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最終收獲自己的勞動果實,并且值得我們尊敬的“大人物”。
04
厚積才能薄發,生活中打不倒我們的,都將使我們更加強大。
采訪中,齊帆齊跟我說,“最痛苦的時候,面對家庭的債務、親人的離開、和精神上的巨大打擊,我也只是悶著頭更加努力地工作。我省吃儉用,每天在服裝廠工作17個小時。一條25元的牛仔褲,一雙20元的鞋子整整穿了三年”。
聽到這里,我不知道應該怎么去安慰她,所以我沉默了很久。后來我轉念一想,其實這何嘗不是她的一筆財富呢?她說她很喜歡張愛玲的文字,也很敬佩作者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和直率,在文字間殺伐決斷,有種“見花滅花,見佛滅佛的感覺”。而張愛玲的文字,也給了她很多直面困難的勇氣。“有些事情是當下的我們不得不去承受的,我雖然無可奈何,但是再艱難,我都不會想不開”。
成功簽約后的她,開始有很多人喊她大神,這讓她誠惶誠恐。她感覺自己身上的壓力多了不少,因為她不想辜負“簽約作者”那四個字?!?b>我覺得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簽約只是對我一個階段性的認可”,雖然成為簽約作者了,但是她還是一如既往地謙虛,沒有因為簽約而變得飄飄然起來,而是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
現在還在上班的她,每天早上五點半會準時起床,利用早晨兩個半小時的空閑時間進行寫作,然后就去上班。下班回到家,也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忙完以后,她會選擇看一會書,陪陪孩子。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孩子也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希望孩子可以把寫作當做業余愛好,我覺得大人和孩子應該要一起成長,這個過程以身作則很重要,大人是孩子看得見的榜樣”,提起教育孩子的態度,她很平靜,也很堅定。
未來,她希望能有自己的文化工作室,早日實現自己的出書夢想。前不久,她在她建立的“齊齊交流群”中分享了一張截圖,是出版社聯系她,問她是否由出書的意向。群里很多人都在祝賀她,并以她為榜樣。那一刻,突然感覺她終于苦盡甘來了。
容易嗎?不容易。
難嗎?很難。
值得嗎?值得。
寫作是一門修行,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會晚。遇見寫作,也許是齊帆齊這一輩子最值得驕傲和感激的事情,是寫作改變了她的命運,讓她有重新為自己選擇一份人生的權利。
沒有學歷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經歷。社會是一門更加深奧的大學,需要我們花費一輩子的時間去進修。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資格去評定其他人的優劣,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提升我們自己。
愿我們都能在這所大學里,學有所得,不負時光不負己。
-end-
??點擊可看齊齊姐開的寫作課:
??往期熱門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