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吃零食,特別喜歡。
很多時候,我吃的不是零食,而是滿足感。我覺得“零食”這個詞挺沒溫度的,我心里更愿意把它叫“好吃的”。正餐之外,如果還可以有“好吃的”,會讓我覺得特別特別幸福。我知道有些人無法理解這種感覺,所以,有時候,我會懷疑人可能真的會留有前世的記憶痕跡,而我,可能是帶著前世饑寒交迫的印記的,所以才會在沒有好吃的或者感到冷的時候會莫名奇妙的有一種“好可憐啊”的自憐情緒。
由此,對食物“貪”。也因此,上班后,經濟獨立且寬裕了之后,體重由100斤左右,以每周兩斤的速度,迅速的長到了110左右,進入一個短暫的平臺期之后(也因為不斷嘗試各種減肥),再次間斷攀升至115,最后直到懷孕前120斤整。產后,哺乳期,體重升至最高點——70公斤(多)。至于多多少,從來不敢直視,因為是單位的指針秤,所以自動忽略70之后到底還有幾小格幾大格。斷奶后運動,有過一個月減了10斤的記錄,但稍微一停,體重又會往上走。總之,2015年至今,除了減肥藥什么都折騰,很努力的跑步,舉啞鈴,但體重從來沒有下過65公斤。前幾天稱的67.8公斤。怎么就那么恒定!這身肉真的就像是粘在了身上一樣!他奶奶的!
今年做了心理咨詢。嘗試找到自己的飽腹感,有成效。以前從來就只有“餓”和“吃撐”兩種狀態,從來不知道“吃飽了”是什么概念,更不要提什么“七分飽”“八分飽”,完全就不知道那究竟是個什么感覺,怎么就算個“七分飽”“八分飽”。而現在,至少知道吃飽了,是個什么狀態,有三四個月時間,很少再“吃撐了”。然而,常常又被“明明不餓,但總覺得肚子空空的,缺個啥”的感覺催促著,不斷的尋找“好吃的”。于是,每次,運動到一定程度,減肥似乎開始見成效了,這種感覺就來了,吃,然后,體重又回去了。似乎一直在減肥,一直在運動,而且貌似還挺認真,可體重永遠那么恒定,絕望啊。
前幾日,看到一個朋友發圈,也講到這個狀態,她選擇忍住,而好處就是“掉一斤肉”!于是,我也嘗試忍。真的會掉肉哦!
雖然在忍,但心里其實依舊放不下我的“好吃的”,總想找機會找借口美美的吃。例如今天。
幫父母種地、做飯、掰玉米,終于回到自己家,舒服的坐到沙發,想要安撫犒賞疼愛自己。于是,很自然的,開始吃“好吃的”——琥珀花生、拉面丸子。口感好,熱量高,沒有飽腹感。大腦拼命的攝入這種進食帶來的滿足感。感覺我的腦細胞那會就像煙癮犯了的人終于抽上一口煙的感覺。還好,我比以前更有覺知,很快停止了下來。然后在簡書的文章看到了這么一個詞“無意義的零食”?!盁o意義”這三個字瞬間擊中了我。無意義。無意義。無意義。是的,無意義。吃飯是為了活著,那么零食是為了什么?快感?愉悅感?這些難道就沒有別的東西可以給予嗎?有嗎?當然有??!吃零食雖然能產生一些讓人愉悅的感覺,可是它會長肉啊。而且它能給予的愉悅感是可以被替代的,可被那些沒有副作用的東西替代的。這樣一來,零食是沒有意義的,吃零食是沒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