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該是什么樣子的,王爾德先生在《夜鶯與玫瑰》中給了最好的答案,他認為,是甘于犧牲和忠誠。在上部作品(《夜鶯與玫瑰》)中,先生重新找回了狀態,用舞臺劇式的手法為我們帶來的是一出愛情的悲劇。愛情和友情一直是千古以來人們孜孜不倦追尋的話題,于是在這個故事中,作者繼續探索,帶我們領略友誼的真諦。
這個故事的內容很簡單,講的是一只小紅雀和一只河鼠來討論真正的友誼,或者說一個忠實的朋友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問題。既然很明確了故事的主題便是關于一個忠實的朋友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條件,話題很是老生常談,那就請諸位合上書本自己思考一下,自己心目中的朋友該是什么樣子的。
他應該聰明、善良、有見識、幽默、忠誠等等,每個人匯總起來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但是看官們可能都忽略了一點,友誼是關于兩個人(基礎單位)的,雙方都應該去做出一些努力才能使這段關系很好地維持下去。你可以有一千個好朋友的標準,卻忘記了拿它們來丈量自己,友誼的發展可能就從這里斷掉了。
除了開了一個新的主題,作者在講故事方面也有所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最明顯的一點是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模式。相比于之前按時間順序,由主人公親自去經歷的方式來推動故事的發展,這次作者采用的是寓教于樂的方法。現在開頭提出一個問題,卻不故事中的幾個人物形象來參與討論,而是選出一個代表來發言。實際上,套進去的故事也只是代表了一種觀點,開始的時候,先由一個人來發表的看法甚至根本激不起讀者的興趣,
“當然會期望我的朋友對我忠誠。”
這句話只是平淡的一句觀點,作者卻將它作為一個導火索,引發接下來的探討。可以說,開頭就給了讀者一個下馬威,打破我們的期待視野,讓我們的期待受挫,作者的講故事能力又恢復到正常水平(個人而言,不與其他人做比較)。
其次對反諷的運用貫穿整個故事。這個故事,既然里面又包了一個故事,其實可以算是兩個故事,而單獨拿出中間的這個故事也完全可以成立。就中間的小故事而言,作者在講故事時可謂是非常用心了,先生的其他作品,都會有大量的巧妙隱喻、暗示、懸念等作為鋪墊,而在這個故事中,作者便全然舍棄了那些手法。
就像是在圣誕節當天,妻子和孩子們用各種精美的小飾品來裝飾家里的每一個角落,同時滿懷期待地等著家里的男主人買來圣誕樹,但是男主人卻拿來幾節粗壯的沾滿污穢的大樹枝,自豪地對著自己的妻兒說這就是咱們今年的圣誕樹,當天晚上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坐在這個樹下興奮地拆禮物的場景一樣,讓人不禁為作者一本正經地說胡話的能力感到嘆服。
另外,不論是之前作者對于愛情的探索也好,還是這一篇關于友情的追尋,其實都可以看出作者在其中也隱含了自己的一些人生態度。就像歌頌愛情的夜鶯死無人知,嬌艷欲滴的玫瑰也是說被碾就很快沒了蹤跡,這個故事中,小紅雀說了這么明顯的一個故事闡明自己的觀點的苦口婆心來相勸,卻只得到對方的一句“呸!”在這些“小小的悲劇”身上,作者似乎也寄寓了:有些話,只對愿意聽的人講;有些情,只對可以寄托的人付出就夠了。個中滋味,不需要別人來評判。
王爾德先生的童話于今天也已經伴隨我一周了,他的每篇故事我都會認真去讀,真的很感謝先生帶來的這些故事,他講故事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探索的。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