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說,她每天的工作量比人多,干得比別人多,氣也因此受的比人多。
我為何,她說拿同樣的薪水,甚至比別人低,人家為啥一天坐著什么事也沒有,你就成了個受頭,一天像個機器一樣不停的干活,有些老員工還在背后說三道四的,甚至說些不中聽的言語。讓她很煩惱。
我問她,是不是你做得工作做的不好,人家才說你。她說不是,“我就干好自己應該干的活。并沒有做什么不妥的事。”我想因為,大概是別人羨慕嫉妒恨吧。
一
英國詩人蒲柏說,“憤怒是為了別人的過錯而懲罰自己”
列夫·托爾斯泰也曾說:"憤怒對別人有害,但憤怒時受害最深者乃是本人."
卻有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依舊情緒化、意氣化用事.
只要對方哪一點惹得自己心煩意躁,就不分場合地亂讓情緒肆意發泄。
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對孫權來說,占領荊州這個地方就等于擁有了北伐的跳板。正史中,水淹七軍之后,曹操約孫權夾擊關羽,孫權沒有馬上答應,相反是派使者去關羽那里和親.迎娶關羽的女兒.關羽大怒,辱罵其使。后來孫權聯合曹操 ,對抗關羽,導致荊州失守。
二
同樣是在發生在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蔣琬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應該給他點顏色看看!”
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后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同樣是別人的過錯,真的沒有必要為此自己生氣,何必因為別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畢竟,工作不是為了生氣。
三
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說,“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
有則小寓言,一只狐貍走到一個葡萄園外,看見里面水靈靈的葡萄垂涎欲滴。可外面有柵欄擋著,無法進去。于是它一狠心絕食3日,減肥之后,終于鉆進葡萄園內。飽餐一頓后,當它心滿意足地想離開葡萄園時,發覺自己吃得太飽,怎么也鉆不出柵欄了。
進退有度,不進退維谷。人生掌握好“度”才最重要。不悲不氣。
“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告訴我們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退路;
“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這句話說做事情不考慮后路的嚴重后果。
不因沒有理由對別人發脾氣,不因強勢壓倒弱者。要不,你制造的漩渦最終會將自己淹沒。憂患意識要點滴積累,才不至于釀成大錯。
四
把時間花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來制造新的問題,用理智而不是用情緒去處理問題,看待問題。《黃帝內經》說道,“百病生于氣也”。
原諒一個陌生人很容易,原諒一個熟悉的人卻難。那是因為我們對熟悉的人有氣,
我們往往把最好的一面給了陌生人,卻把糟糕的一面留給我們最重要的人。職場是個大學問。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于流言蜚語,沒必要那么糾結。如果對方僅僅是羨慕嫉妒恨,那就微笑處之。遇到說你壞話的人,微微一笑。
凡是多一點豁達,多點寬容,不急不躁。一生氣你就輸了。
不要生氣,要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