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5(周一)????
想調整作息習慣,早睡早起,卻一直做不到。既擔心熬夜對身體傷害大,又很想完成每天的寫作計劃。
年輕時有很多的時間,卻不知道珍惜,現在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卻發現時間和精力都已捉襟見肘。生命中,這樣的陰差陽錯實在是太多了。
終于懂得真愛時,卻發現已沒有機會重新來過。終于明白教育的真諦時,孩子卻早已經長大。終于知道健康可貴時,身體卻垮掉了......
至于為何卯足了勁兒堅持要寫,一是從小就喜歡,文字曾帶給我很大的樂趣。二是,寫作能夠幫助我平衡心境,提升心智,鍛煉表達和思考力。
人生總要耕耘才有收獲。 ?經濟學上講,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反過來說,要獲得就必定有所失去,一切關乎選擇,沒有萬全之策。
2017-5-16(周二)????
今早忍不住對兒子嘮叨了兩句,結果他生氣了,連早飯都不肯吃,氣鼓鼓地出了門。一路上,也不跟我說話。問他為了哪句話生氣,他也不搭理,板著小臉,頭也不回地走進了校門。
以前,我一定會擔憂沮喪,現在卻能保持內心的平和,既能接受他的情緒,也沒有自責或焦慮。
下午去托管班接他時,他已經沒有任何不快,又開始嘻皮笑臉了。還告訴我他不喜歡聽哪句話,這樣溝通之后,我們倆都很釋然。
說實話,很佩服那些總是和顏悅色的父母,?我是無法做到的。總會有急躁、郁悶、消極、乏力的時候,情緒會起起伏伏,對待孩子既有溫言細語的時刻,也有疾風暴雨的瞬間。
曾經希望自己是個完美的媽媽,給孩子完美的成長環境,后來發現這根本不可能實現,反而讓自己變得焦慮和自責。最終只能接受真實的自己,哪怕會犯很多錯,哪怕無法始終保持平和,至少要敢于誠實面對。
2017-5-17(周三)????
最近,兒子在班里交了一位好朋友,每天要通微信,還會視頻。好朋友叫他老羅,兩人常常聊得很開心。受這位朋友的激勵,兒子竟然還開始寫科幻小說。
以前他從來沒有跟任何一個小伙伴有過如此深入的交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建立更加親密的關系,而與父母有了距離,這是成長的標志,是他走向更廣闊世界的里程碑。
看著他倆交流,我會想起兒時的伙伴,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同伴的影響不可小覷。祝福兒子能夠享受友誼的快樂,并在友情中得到成長。
2017-5-18(周四)????
因為兒子罵人還不肯承認,把他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開始時他很不服氣,還針鋒相對地問,憑什么要讓著女孩,為什么女孩可以罵男生,男生不能罵女生。
因為沒有兄弟姐妹,現在的孩子往往沒有機會學習寬容和忍讓,遇到事情喜歡互不相讓,不會妥協和拐彎。
教育中最難也最重要的是心智模式的調整。一個人遇事總是挑別人的錯,不能自省,這種心態很難自我提升,因為焦點從一開始就錯了。
好的心智模式能讓人自我負責,并且實現成長。而心智模式的形成,往往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2017-5-19(周五)????
這次數學測驗,兒子的數學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讓他對學習一下子有了自信。
前段時間去爬浮山,機緣巧合地認識了一位好老師,請她幫孩子輔導數學,不但能針對薄弱點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還很會鼓勵孩子,調動他的興趣。在學習這件事上,好老師真的是太重要了。
今天拜讀了兒子的小說,他現在很有熱情,每天帶著小本子,有空就寫。讀完后,真心佩服他的構思,語言雖然稚嫩,但想象力豐富,也很有趣。
比較起來,我就沒有那么靈動,條條框框很多了。???
2017-5-20(周六)????
今天,孩子班級組織去生物能源研究所參觀。人特別多,很多實驗只能走馬觀花地看看,孩子們很難靜下心來,細細地聽講解,親自動手操作。但不管怎樣,這種近距離接觸科研機構的活動仍然很有意義,可以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讓他們直觀地了解科研人員的日常工作。
去日本的水族館參觀時,發現他們的設計非常人性化,注重體驗,會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孩子感受知識。比如在海豚游來游去的玻璃箱外,安放了一個電子秤,孩子站上去后,就可以聽到海豚的體重是他的多少倍,既有趣又生動。還有專門的親水區,里面有很多海洋小生物,可以用手觸摸。 ?
知識只有和生活結合,才更能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吧!
2017-5-21(周日)????
下午參加合一“現象與禮物”的分享會,場地竟然就是2013年我組織最后一場合一活動時的會議室。正是在那里,我做出決定,要停止所有的身心靈成長課程,轉而回到現實,安心生活。兜兜轉轉,一晃過去了四年,竟然以如此巧妙的方式回歸了。
見到很多老朋友,大家熱切地聊天,似乎又回到了從前。這些年,雖然不再上課,合一的教導卻一直活在我心里,成為核心的力量。在內心深處,我從來沒有放棄修行,遠離靈性,只是換了一種方式。
在靜心的過程中,覺知到自己最近反復在經驗的課題就是信任。發現自己其實是無法信任的,所以總會退縮,壓制自己的能量,表現在財富和親密關系上,總也穿越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