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
轉載請注明出處
文|白色風車騎士
拖地的時候,珂珂剛好接到了快遞電話,新買的裙子到了,她忙不迭地下樓去快遞,進門便興高采烈地開始試穿,照片拍了幾多張,被中途放下的拖把已經被徹底遺忘了。
晚上我回來的時候,珂珂還是以早晨的姿勢躺在床上,只是手里多了一包核桃,之前說過的話,大半都沒搞定,她還在跟我撒嬌:這么多事,一天哪里做得完。
身邊著實不乏珂珂這類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興之所至地計劃,隨心所欲地實施,還總是抱怨時間不夠用。說到拖延癥,他們還會笑嘻嘻地回應:對啊,是我啊,但卻從來不想如何改變現狀,讓自己的時間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更多的事。說教式的長篇大論太難接收,也很難堅持,這幾個容易實現的小習慣學起來,讓你從此告別拖延。
做事定時。很多時候我們做一件事,原本以為半小時可以完成,但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往往會花費一個多小時甚至更久。這是因為,在沒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不夠專心,中途很容易被打擾,并且轉移了注意力之后,回過神來又需要重新整理思路,我們的潛意識覺得時間充足,就算晚一點點也沒關系,結果就是,越推越晚。
這種時候,在事情開始之前,可以先對時間做一個預估,適當寬泛一些,然后用手機計時器定一個鬧鐘。最開始可能會估計得不準,如果鬧鐘響得過早或過晚,都可以以一定的時間基準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完成時間和鬧鐘定時差距不多,那么之后這件事就能很好的估算時間,并且在熟練度提升的情況下,越來越迅速了。
提前準備。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很多人都做不到,慌亂之中,一方面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另一方面,也特別容易丟三落四。我想,很大一部分人都曾在早晨快出門了,才翻騰衣柜,想找一套合適的,結果衣柜一團亂,床上一團亂,下班到家明明很累了,卻不得不再花費一番功夫收拾;當然也不乏那種第二天就要出差旅行,直到出發前夕,才開始收拾出行物品的人,前一天晚上想著第二天還有時間而晚睡,第二天又因為想多睡一會兒而懊惱前一天的懶惰。
我媽以前曾針對這個問題給我提過一個很具建設性的意見,即在周末晚上花上一個小時,根據天氣預報,給自己搭配五到六套衣服,這樣,每天早晨就不需要再翻亂衣柜,節省的時間可以選擇多睡一會兒,或者給自己做一頓豐盛的早餐。如果提前有變天,那么就可以打亂一下原先安排好的穿衣順序,簡單方便。提前準備,是最能壓縮時間的方式,把這樣的方式運用起來,一定可以更有效率。
利用碎片時間。現在只能手機普及,無論在哪里,都能看到大人小孩都在低頭戳手機,有的看電視劇,有的打游戲,有的看小說……有研究表明,人們每天的碎片時間合計可以達到2-3個小時,這個時間,如果只是花在打游戲、讀網絡小說和看言情劇上,未免實在浪費。一天如果有2個小時,一周便是14個小時,將近兩個工作日的工作時間,這么算一算,還想就這么荒廢度日嗎?
碎片時間的特點在于隨機性,零散性,比如等公交車的時候、排隊的時候,所以不可能利用這段時間去做一些連貫性很強的事。對于學生來說,背單詞就是碎片時間再好不過的選擇,單詞本身就是獨立的,即便中間停止,也不會影響下一次的開始。而對于上班族,則可以在這期間記錄工作計劃,如今,網課的普及也讓人們在碎片時間里有了多一份選擇。別人消磨的時候,你已經提前做好,怎么還會愁工作學習壓力太大。
通過這一系列的小習慣,重新切割自己的時間,努力做到在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任務。高效率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個人習慣上的改變,更會讓我們追求到更高品質的生活。從今天開始動起來,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對拖延癥說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