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海誓山盟、沒有金銀珠寶也沒有八抬大轎,鄒建就用一輛自行車把于敏娶回了家。
結婚前,按照村里的習俗,男方要帶著女方去逛街買衣服、買首飾。鄒建陪于敏買了一套紅呢子大衣。她們像大多數80年代的新婚夫婦一樣,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生活的喜悅期待。
于敏在拍結婚證之前,也趕潮流似得,把自己長長的大辮子剪掉,染了當時最流行的卷發。他們沒有去拍婚紗照,結婚時,只留下這樣一張合影。
一向勤儉節約的鄒建少了一些浪漫多一些現實主義,于敏心里感覺有些遺憾,但也給予了理解。他們都是從貧困的年代走過來的,小時候吃都吃不飽,也不會把錢花在制造浪漫的小資行為上。
他們怕的不是吃苦也不是怕死,怕的是看不到希望。從下見證了死亡的于敏,在她眼里自己病好以后,變得更堅強了。而對于鄒建來說,生活雖要富裕些,父親不在家,也跟著母親吃了很多苦。18歲的鄒建,在8歲有勞動能力之后,就已經開始幫著母親料理家務事情。
鄒建騎著一輛自行車把于敏娶回了家。
鄒建的父母給新婚夫婦準備了一間屋子,鄒建的母親是第一次這樣近距離的看著兒媳婦。母親拉著于敏的手說:”你太瘦了,這哪能下地干活?”
身邊的三姑六婆們也開始跟著起哄,她們一邊看著于敏,一邊彼此掩耳議論著,這個新來的媳婦。鄒建則陪著男人們則在一另一個屋子里喝酒抽煙。
于敏尷尬地笑著,回應著眼前這些陌生女人們的提問。
” 你是比鄒建大三歲嗎?”
“你太瘦了,以后多吃點!”
“你這衣服挺好看,在哪里買的?”
她小心翼翼地回答著這些問題,聲音纖弱而無力,臉上略帶羞澀和尷尬。
看著眼前的一切,正在給客人敬酒的公公和婆婆,看著在一邊忙著照顧客人的鄒建,此刻她覺得自己很幸福。她們并沒有嫌棄她的病,也沒有過多地在意她的生育問題。
她感激的流下了眼淚,想著自己終于有了一個歸宿。不管以后如何,她會和鄒建好好把日子一起過下去。
自己家里窮,父母年紀也大了,于敏并沒什么豐厚的嫁妝。母親簡單的準備了一些被子,雖然說于敏是他們唯一的女兒,他們也沒有過多得精力來籌備女兒的婚禮。于敏嫂嫂雖然多,但一個比一個精明。她們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但是誰也不會幫著父母做一點事情。
于敏還有一個好閨蜜,兩個人一起去天津打工,在一起無話不談。結婚的這天,于敏的閨蜜秦鳳也參加婚禮了。秦鳳是鄰村的,長得漂亮、白凈、畫著淡妝,身邊有好多男人在追她,但她總是游離在各個男人之間。選擇多了,也就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了。
秦鳳看不上村里這些粗糙土氣的男人,媒婆到她家都說破了天,秦鳳看來看去就是不同意。她有自己的主見,她的父母很老實,也左右不了她的思想。秦鳳和于敏說自己現在的男朋友在南方做生意,很有錢,是在外地打工的時候認識的。
“ 鄒建還可以,他父親不是在外地打工嗎?等結完婚后,你們也跟著一起去外面唄,這村里有什么好呆的!”
于敏沒想那么多,只是覺得鄒建去哪她就去哪。但是鄒建結婚后去哪呢?兩個人還是留在家里種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