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問題
昨天翻譯某報刊的旅行日志,在插圖的下方碰到credit,大體格式如下:Credit [somebody] for [name of website]。
這是第一次碰到 credit 在此背景下的用法,結合它出現的位置,初步判斷 somebody 應該是指供圖者,或“XX攝”的意思,整串句子的話,參考中國日報網(Chinadaily)中英文兩篇文章,姑且理解成“某網站記者XX攝”。
解決問題
因具體意思尚不明朗,我開始驗證:
1. 找到Credit的老搭檔Photo/Image
我把原文中的Credit [somebody] for [name of website]輸入 Google,跳出來的記錄中多數包含 photo/image,格式如下:
[Photo Credit:XX for The XXX]
[Image Credit:?XX for The XXX]
2. 查找Photo/Image Credit的意思
在Google 輸入 photo credit means,可以看到The Free Dictionary 顯示:
另外,Quora(相當于中國的知乎)排在最前面的回答顯示:
如果輸入image credit,可以看到Google sites(Google協作平臺)的有關內容顯示:
基于此可知,credit 引出的是圖片的源出處、拍攝者或版權所有人。
3.翻譯成中文
(1)如果照片拍攝者/圖片制作者為網站記者,可以像圖2那樣,直接處理成“XXX網記者XX攝”;
(2)如果照片/圖片引用站外資料,則應注明出處。中文提示引用圖片的標志常見的有"圖片來源:XXX",如下圖:
(3)或者也可以借鑒此次客戶要求的譯法:XX為XXX網供圖。
問題背后
很多人發表說說或文章時,通常會到網上尋找配圖直接使用,或者在圖片之后加一行說明“圖片來源于網絡”,鮮少有人事先征詢原創者同意。其實,我國著作權法有規定:
使用他人作品必須經過著作權人的許可,除非具有法定的合理使用、法定許可等例外情形。如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合理使用情形,包括因個人學習、時事報道、科學研究等12種情形,在這些情形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
因此,使用網絡圖片時,最好與原創者協商,尤其是那些標明“版權作品”的圖片資源。至于如何找到圖片出處,以便聯系原創者,網上已經有很多經驗帖,此處就讓我偷個懶哈。另外,對于合理情形下的使用,說到底,還是一種“借用”,所以,請署上作者姓名吧。
還有更多
當然,在今天這個資源共享的時代,大多圖片還是可以隨便用的。如何才能隨心所欲使用網絡圖片,Google 的 Advanced Search 能夠幫你實現。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 進入Google Images,單擊Settings:
2. 選擇Advanced Search后進入界面,在Usage Rights一欄視個人需要篩選:
(注:圖中各選項的中文意思分別是:1. 未經授權過濾;2. 可隨意使用和分享;3. 可隨意使用和分享,甚至用于商業用途;4. 可隨意使用、分享和修改;5. 可隨意使用、分享和修改,甚至用于商業用途。)
看完Google的Advanced Search后,有些人開始懷疑了,使用這種方法找到的圖片,真的不會構成侵權嗎?——是的,是的,是的,Google自己都這么說了:
如果實在不放心,也可以自己拍,或者讓別人幫忙拍,根據需要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坦白說,我在生活中是個名副其實的拍照控。我喜歡拍周圍的事物,方便日后取材。另外,我還經常跟密斯特張開玩笑說,我擔心自己隨便使用網上的圖片會被告,讓他趕緊多拍點好看的照片給我當插圖。結果,他真的向我貢獻很多高清圖片,有些甚至比我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