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電視,電影,包括現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愛”這個字。尤其在婚禮上,這個字出現的頻率更高,但我們很少去思考愛是什么,或者什么才是愛。
先從愛不是什么說起。愛肯定不是索取。如果愛一個人,你就想從這個人那里索取這個,要求那個,這不是愛。因為愛一個人沒有權利要求愛的這個人給予你什么,否則我就去愛全世界了。因為愛是你的個人選擇,與其他人無關,包括你所愛的那個人。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是“我那么愛他,可他為什么……”其實這不是愛,只是你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樹立起來的一個對象而已。最常缺乏的需要就是安全感。
以上情況更多出現在夫妻,戀人之間。還有一種經常出現在父母與子女之間,那就是“我是為了你好,你一定要……”有一種“愛”叫“我是為了你好”。前面已經提到愛是你自己的事情,任何強迫對方做什么的都不是愛,不管打著什么幌子。因為歸根到底你是為了你自己,不要看說了什么,而要看事實。事實是那些給孩子安排好一切的父母不過是滿足了自己的安全感,哪里還有愛啊。
愛一個人應該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在這個人身上。不求回報。譬如,陪伴。也就是在一起。這應該是基本要求吧。如果你舍不得花時間在這個人身上,就不要談愛了吧。所以我反對異地戀,也不看好異地戀。在一起是戀人之間最基本的相互付出了。
最近,父母和祖母搬來和我們一起住,生活中有一些小細節引起我的思考。比如,在阿姨的提醒下,給爸媽買了智能手機,安裝了微信,教他們和親朋好友聊天;安裝了搜索引擎,教他們查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安裝了地圖,教他們查路線;送給他們公交卡,教他們坐地鐵。在奶奶要求下,教她怎么用電水壺,怎么用煤氣灶等等,帶她去四周走走,認識認識周圍鄰居家的方位,因為她一出門就分不太清楚哪家鄰居到底在哪。
我覺得愛不僅是陪伴,更是用心陪伴,不是給他們很多錢,所有事情都幫他們做了就是愛。要用心關注他們,關注他們的點滴生活,想方設法讓他們更適應環境,一個人是空間環境,一個人是時間環境。融入新城市,融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