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特別沖動的自己去了北京就為了看看24小時營業的三聯韜奮書店,蠢蠢的窩在那里半宿把東野圭吾新出的《解憂雜貨店》一口氣讀完,一邊看一邊感嘆,作者腦洞好大,轉了那么大的一個圈居然能全部連起來。
書中說“并不是真的想尋求別人的解答,而是想通過別人的話語來堅定自己內心的想法”書中的每一個故事要么是親情,要么是夢想,要么是愛情,終歸都是選擇,來信人的第二次來信是因為與回信人不一樣的想法,其實我們的選擇早就心里有數,只是需要一個鼓勵的人。
如今看了電影版的解憂雜貨鋪,小說改成電影的評分向來不高,小說中的文字只是打造故事的氣氛,場景、人物形象都留有大片的空白可供人想象,“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的解憂雜貨鋪都是不一樣的,電影版的卻讓一部分人的想法變成實物展現出來,限于時間、畫面和國家背景的限制讓電影版的與小說有了很大的不同。
電影開始就像鬼片,瞬間想從中退出來,我心中的雜貨鋪是不大不小但是可以裝載每個人物細膩感情的雜貨鋪,其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柔弱的內心和剛強的意志,不是這種灰暗鬼片的設置,但是我還是看下去了,雖然還是受不了小鮮肉與其那種“搖滾不死”的裝扮,但是電影把小說中時間軸的重點和其故事的連接很好的拿了出來,重點是最后的白紙回信,反正我是不懂白紙是怎樣的想法,如果是我肯定以為小孩子的惡作劇,但是會畫一幅好看的畫給他吧。
解憂爺爺說:如果把來找我咨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讀一本書就會把自己已經知道的道理,但是說不出來的東西透過文字明確的表達出來,如果可以,希望從當下開始,我能無畏的一直走在自己的地圖上,豆瓣上贊最多的一句短評是:每一個選擇只要努力過,都是正確的選擇。愿,從今無畏,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到底。
????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