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逃不脫童年早已拍板的劇本--<<黃金時代>>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第一次見面時,蕭軍問:"你自殺的理由那么充分,你怎么還活著呢?"蕭紅說:"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些讓我死不瞑目的東西。"我在想,這些讓一代才女死不瞑目的東西到底會是什么呢?

? ?在我看來,當時的蕭紅幾乎是處于絕境的。一個剛走出中學校門的女孩,因為拒絕父親的指婚,跟自己心愛的男人(已婚)私奔而成為呼蘭河縣聳人聽聞的惡行,從此聲名狼藉,卻遭這個男人無情拋棄。無奈落魄歸家。父親因其有辱家門,將其監禁起來。蕭紅出逃后漂泊無依,投靠了前未婚夫汪恩甲,倆人在旅館同居了7個月。蕭紅懷孕了,汪恩甲連夜落跑了,只留下六百塊(在當時是筆巨款了)的旅館的債務。蕭紅無力還債,旅館只好將她關在骯臟的倉庫里,等她把孩子生下來好賣到妓院去抵債。在這樣的境況下如果換作是一般的女子,也許早就無法堅持下去了。也許有人會覺得是母愛,母愛是偉大的,也許她是為了孩子而堅持。剛開始我也這么以為過,直到護士想將剛出生的孩子抱給蕭紅看時,她尖叫著閃開,不只是嫌棄,還有無限的驚恐,她一眼也不想看看自己的孩子便將他送人了,唯一能讓人知道他曾經存在過的,只一篇<<棄兒>>。這樣的母愛絕不足以讓她為之堅持。

? ?她說過:"人總是忙著的,有的人忙著生,有的人忙著死。"但我覺得也許還有的人例外,生只是因為還未死,死只是因為無法生,而她就是那個例外。但她很快讓我否定了這個想法,當她挺著孕肚從旅館的窗戶跳下船只逃跑時,我才相信她不只是在等死,她是那么渴望活著。以及后來所發生的寧愿與蕭軍分離,也不愿死在戰亂里;在最后被查出患有腫瘤時,她寧愿放手一搏也不想坐著等死,更加驗證了這個結論,她是何其渴望活下去啊。如此強烈的渴望,近乎于本能,而無意識的本能總是形成于童年的。她讓我覺得她窮盡一生其實只為尋找一個東西,一個讓她死不瞑目的東西,一個必須彌補的缺憾。

? ?剛看完時,對于蕭紅傳奇的一生是無限感慨又充滿不解的。感慨于這個女人是如此多情,至于不屑逃婚跟表哥私奔;跟前未婚夫同居、生子;愛上蕭軍,并為他生子;最后又嫁給蕭軍的朋友端木。每一段情都愛得那么至真,那么毫無保留,不管對方是否值得愛,只要我愛你,我就想把全部的自己都獻給你,無論結果如何。明知表哥已婚,還是不惜與他私奔;明知汪恩甲落跑了,還是懷著希望等待;明知蕭軍出軌,還是為他遮掩、包容;明知端木懦弱,還是不離不棄保他周全。又不解于,明明那么深愛蕭軍,在蕭軍選擇留下打游擊時,又為什么選擇離開;明明懷了蕭軍的孩子又為什么選擇和他永遠地分開;明明可以和端木一起避開戰亂,又為什么選擇獨自留下。似乎這個女人在追求愛情的溫暖的同時也在追求著被傷害的冷酷。不是這么做是為了什么,而是這本就是她的追求,她的欲望本就充滿著矛盾,無論被愛還是被害都是她內心所追求的。這似乎有點矛盾和不可思議,但也許人本就是如此,被奉承慣了的,總覺得批評才是真話;被否定慣了的,覺得一句贊同就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 ?影片的開頭,說到蕭紅的父親無論對家里的仆人還是兒女,甚至是祖父都是吝嗇和疏遠的,童年的蕭紅唯一能感受到的愛和溫暖都來源于祖父,但年老的祖父不久就拋下她一人,去世了,死亡是那么無情地讓人分別,而且是永世不得再見,讓人措手不及,恍惚中連悲傷都來不及反應。自此蕭紅便無力挽回地失去了所有的愛和溫暖。祖父曾對蕭紅說:“快快長吧,長大了就好了?!笨僧斒捈t長大了才發現,長是長大了,好卻不曾好,自20歲逃離父親家后,她便終生過著流浪的生活?;蛟S她一生的流浪只為尋找,尋找童年祖父說的,那個長大之后的好,尋找童年突然失去的祖父的愛和溫暖吧。早在童年就已注定了內心的孤寂和對溫暖的渴求,而未來的一切不過是以更具體的生活來填補童年早已拍板的劇本提綱罷了。無論是對表哥、汪恩甲、蕭軍還是端木,蕭紅都本著對愛和溫暖的最追求而毫無保留地像報復一樣地窮盡一生地愛著,但她又始終逃不脫父親的吝嗇和疏遠,童年的一切造就了現在的她,童年的矛盾預示著未來一生內心不可逃避的矛盾。她意識中無限渴望愛和溫暖,但潛意識中她卻堅信生活的無可逃避的吝嗇和疏遠。這個可愛又可悲的女子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