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熱帶高壓”是個什么鬼?當年學地理的時候,在教科書上認識了這個名詞。
那時,“副高”對于我只是一個名詞,感覺很遙遠,觸不到碰不著,那東西和我一點關系也沒有,只不過考試的時候要背,所以我才對這東西有點印象。
可是啊,滬上生活十多年,每年的酷暑,都跟這個什么“副高”有關,于是,我便開始關注這個東西了。
關于什么是“副高”,“副高”又是怎樣影響我國的,就不在文章里說了,把度娘上的一段文字加工后附在文后。
俺這里要說說“副高”影響下酷暑的日子。
話說小時那觸不到摸不著的“副高”,到了不惑之年后,便每個夏天都要與之打交道了。
那“副高”是啥滋味,好吃嗎?好玩嗎?好看嗎?
告訴你吧,“副高”沒滋味,但又有滋味。啥滋味呢?那就是高溫的滋味。高溫是個啥滋味呢?就是熱成狗的滋味。實在理解不了,那就自己來體驗一下吧。這東西,不好吃,不好玩,不好看。最好別去惹它,最好能遠離它。
滬上,梅雨過后,主宰氣溫高低的便是這個叫“副高”的家伙了。這家伙有多厲害?只要你經歷了今年滬上連續十幾個酷暑日(這里說的是酷暑,不是高溫),你就知道它有多厲害了。
2017年,上海創造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酷暑天氣,打破145年氣象史上的高溫極值紀錄,連續11天的日最高溫超過37攝氏度。
這樣的天氣,空氣中升騰著熱浪,家里所有物品都是溫暖的。路上沒有了行人,狗們伸長了舌頭在樹陰下喘氣。馬路上,行道樹的葉子全都低垂下來,似那狗兒一樣喘息著。人則是擁懶的,不思茶飯,只貪涼風。躲在空調房里不肯出來。
白天是靜謐的,沒有人敢與那“副高”抗衡,夜晚時分,蟄伏了一天的人們紛紛從空調房中走出來,透透氣,伸伸腿,抖落掉房間里的空調味,讓人與自然融通一下。
段子手們在這樣的酷暑里也不甘寂寞,編出了許多段子供網絡消費。其中流傳最廣的便是那句“這條命是空調給的。”這樣的酷熱,空調不但給了我們命,也給了人們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念。
也有人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古訓,要在這酷暑中體驗大汗淋漓的通透,這個很簡單,只要你的房間不開空調,坐上個二十幾分鐘,你的目的就會達到。
今年這個夏季,真可謂烈日炎炎,驕陽似火,火云如燒,火傘高張,流金鑠石,吳牛喘月。真真的讓人們體驗了一次夏日可畏。再熱下去,便蟬喘雷干,赤地千里了。
李白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詩句,我就在想,這酷暑古人也是經歷過的,古人是怎樣面對酷暑的呢?
段子手們的智慧可以和古人的詩詞較量一番,體會一下古今寰球同熱。選擇一首王維描寫酷暑的詩吧。
苦熱
唐 · 王維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長風萬里來,江海蕩煩濁。
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
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
王維寫盡了熱的狀態,更重要的是飛揚的思緒帶給人們清涼的希望,“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他熱得要到宇宙中去“涼快涼快”。王維生活的時代沒有空調,如果有,王維的思緒恐怕也會被固化,只會說“命是空調給的”了,就不會有這樣的好詩傳世了。
宋代的范成大則說“但得暑光如冦退,不辭老境似潮來。”可見真是熱得要命了,只要能涼快點,哪怕加速衰老都在所不惜。
最近這十幾個酷暑天的煎熬,恐怕也會有人發出“但得暑光如冦退,不辭老境似潮來”的感慨了。
古人不知這長江中下游的酷暑其罪魁禍首是那個叫“副熱帶高壓”的家伙,如果知道這家伙,古詩詞中便會討伐它的罪孽。
這兩天,聽說福建那邊來了個小臺風,把那個“副熱帶高壓”震動了一下,老人家稍稍挪動了一下,俺們這里立刻有反應,40度已經離去,33度來了,這感覺不知要好了多少。人們從苦熱中解放出來,對生活又有了信心。
怎樣對付酷暑呢?
唐代白居易《銷煩暑》中說:“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說過“思出宇宙外”的王維在該詩的最后也醒悟道,“卻顧身為患,始知心未覺。忽入甘露門,宛然清涼樂。”這就是“心靜自然涼”。古今一方也。
今年滬上七月,怎一個熱字了得!
附:
什么是副熱帶高壓?
副熱帶高壓,它的形成原理并不復雜,太陽輻射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是其背后主要的兩大推手。由于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強烈,導致該地區的空氣上升,到高空后就會向極地方向流動。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使得氣流不斷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隨著緯度的升高,地轉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熱帶地區(北緯30度附近),氣流基本變成了自西向東流動,并對后續空氣進行阻礙。使得該地區上空空氣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產生了副熱帶高壓。
而我們熟知的副熱帶高壓,一般是指對我國影響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它常年存在,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系統。在夏季,因為強度高,其范圍幾乎可占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1/4,在冬季,強度和范圍都會減小。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大多情況下呈東西扁長形狀,中心有時有數個,有時有一個,它的強度、范圍和結構的變化對我國的天氣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
每年夏季,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高溫天氣,就是副高的“杰作”。
從氣象專業角度來說,副高的內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強烈;此外,氣壓梯度小,所以風力微乎甚微。在這種狀態下,太陽輻射可以更多地到達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氣獲得更多的熱量,大氣溫度明顯攀升。因而在副高控制的地區,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溫天氣為主,如果副高強盛,則該地區還會出現干旱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