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發生在南極的故事,南極料理人,豆瓣評分8.2.
而我選中它,純粹是因為從海報上看這會是一個文藝、溫暖且和“料理”密切相關的故事。
在看之前,我的內心期待至少是這樣的——
然而,說實話,這部電影開始的片段真的不合我胃口——糙漢子七八枚,逼仄的空間像綠皮火車臥鋪,早上起床后幾個人輪著上廁所、刷牙——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那股臭烘烘的味道,如果不是為了“料理”二字,我看到這兒的時候也就該棄劇了。
話說回來,為什么“料理”吸引力這么大?
因為與美食、料理相關的故事,大多是溫暖、充滿生命力的,不論是總在尋找美食的路上發現驚喜的《孤獨的美食家》,偏安于陋巷始終在午夜為歸人亮著一盞溫暖燈光的《深夜食堂》,還是每餐每頓都極其用心準備的黑社會老大食譜《俠飯》,他們背后總有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靈魂:五郎的大快朵頤,三教九流習慣吃的簡單料理,大哥嫻熟的刀工和烹飪技巧——當透過屏幕與他們對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為自己因年輕而放縱隨便的飲食習慣羞愧,學著像他們一樣認真對待每一餐飯,是可以令每個都市人在工作壓力之外感受到生活美好的重要起點。
所以,雖然電影開頭有些“臭”,我還是懷著不小的希望。
結果令人驚喜。
堺雅人扮演廚師西村淳,不羈散漫的外表下是一顆極其認真的心。
八個人所在的基地天寒地凍,連企鵝、海豹都沒有,這幾個人是那片冰雪世界里唯一的“活物”。抵達這片荒原時正逢極晝,對工作的適應期過了之后,長期與家人、愛人分離帶來的情感上的失落、不確定性,加之極夜時期的到來,每個人都變得低落、暴躁、易怒——美食,或者說,食物成為最好的化解之道。
西村淳負責基地八個人的飲食,食材有限,但總有驚喜。最令人驚喜的莫過于“制造”拉面。
拉面早早被“偷吃”完,沒有拉面吃的日子很難熬,而因為缺少堿水,西村淳也沒辦法自制拉面。偶然的機會西村淳從前輩那里得到啟示:堿水什么的,也是化學反應的結果嘛。
和面,撒堿水,踩面,切面,煮面——簡簡單單的醬油拉面,讓每個人食指大動,吸吸溜溜的吃面聲,開開心心得超滿足!
快樂就這么簡單?
一碗拉面而已。但是就是這碗熱情騰騰的拉面,讓每個人于口腹之欲外,更多地得到了心里上的滿足。
幸福嗎?
在冰天雪地中的南極圓頂富士基地,別說是生物,連細菌都無法生存。遠離家人,遠離都市,遠離正常人的生活,時刻都有要放棄的沖動,除了職責之外,能夠吃到心滿意足的美食,也是這些隊員們能夠堅持到任務結束的重要原因——即便有人認為對食物的認真和熱愛不能算是一種信仰(充其量就是動物本能),那起碼也算是一個正常人正常得以享受的生活美好,有賴于這種美好的投射,隊員們沒有被那個極寒之地逼瘋。
很多人都愛吃,自稱“吃貨”,但絕大多數人并沒有經歷過極端環境。這樣的吃貨可能充其量也只是出于生物本能的喜歡更美味的東西而已。在極端環境中,越是普通、樸素、家常的食物,才越能看出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
最后附上一些劇照——你可曾這樣認真地準備每餐飯?
除了吃,八個糙漢子的共同生活還是有一些樂子的,在那片冰原大地上,他們很多表現非常頑童!
臭烘烘、絕望、憂郁;溫暖、搞笑、美味——他們在一起,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