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在《我心目中的理想房子》中曾這樣寫到:“有樹。最好是果樹或者花樹或者又開花又結果。自家的果子長得再難看也甜;哪怕花期再短、平時打理再煩,每年花樹開花的那幾天,在樹下支張桌子,擺簡單的酒菜,開順口的酒,看繁花在風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動,也值了。”
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心里不免有些小得意,我家的小院子完全符合他理想房子中的這一條呢。
在我們小鎮上,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擁有一個院子的。置身其中時,最大的感受就是擁擠。并不寬闊的街道,兩面都是賣東西的攤位。真正是步行街,車輛出入是要大費周折的。
鎮中心的綠化面積也很小,到處都是鋼筋水泥建成的房子。能夠偶然看到一樹綠色,心情也會感覺大好。在這樣的小鎮上,能擁有一個充滿植物的小院子,想起了就感覺很幸運。
我家的院子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小小的植物園,里面有好多的品種呢。木本的有桃樹、杏樹、櫻桃樹,石榴樹、桂花樹、洋槐樹,榆樹、銀杏樹、棗樹等等,藤本的有葡萄、獼猴桃、木香、紫藤、薔薇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叢翠竹,一個小小的菜園,一些盆栽的小花草。
那些木本藤本的植物,帶給我們很多的樂趣。這些可愛的植物們在一整個冬天里深深地伸張根須,默默地積蓄,默默地等待。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她們迎著暖暖的陽光,捧出明艷的花兒,還有一樹發光的綠葉,燦然安靜地笑。
看著她們,心里總是生出由衷的喜悅。無須走出家,就可以賞到灼灼的桃花、粉白的杏花……就算是綠肥紅瘦的春深時節,還有紫藤在盛放,雖不及宗璞的那一樹開得繁密,但也足以讓看見她的人停下腳步,駐足欣賞一番。
就算是再晚一些時候,那些薔薇也會好好開花的。單瓣白色和重瓣粉色的一起開,那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呢?當她們攀上院墻,盡力綻放的時候,誰又能說春光已經逝去了呢?
那一叢翠竹是我家那人的最愛。他很喜歡蘇東坡那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因此執意在院中種植竹子。我一開始是有些嫌棄的,因為它的根伸展得太遠,頂翻了整齊的甬道,大有蔓延整個園子的勢頭。我曾建議先生砍去竹子,改為種植花草。他當然不同意了。為了說服我,某一天他讓我親眼見到“雨后春筍”。面對一夜之間長出好幾米高的竹子,我內心很是震撼。那蓬勃生長的勢頭,讓我對它們真是刮目相看了,再沒有砍竹子的念頭了。只是建議先生嚴格控制竹子的生長范圍,先生不光采納了我的合理化建議,還在竹林邊置了石桌石凳,閑暇時坐著那兒喝喝茶、看看書、賞賞景,也感覺樂亦無窮呢。
那幾畦菜地,也帶給我們無限的樂趣。雖然再也無法回到漸行漸遠的農耕時代,也很少真正能置身田園,聞到莊稼散發出來的香氣。可是在這一方小院中,那幾畦小小的菜地,也能讓我有機會體驗陶潛“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愉悅心情。更何況自己親手種的菜,吃起來滋味也遠比買來的要好的多。
也許在有些人心目中,我的小院子原本也平常。是因為我的過分喜愛,給它蒙上了耀眼的光輝。但我是真心喜愛它的。
我喜歡和這些看似安靜,實際充滿靈氣和活力的植物們相處。每天早晨都會在院中舒活舒活筋骨,順便看看植物們努力生長的樣子。每天中午會去院中侍弄一下小花小草,晚上也會在院中呆上一些時候,看看花草,也看看天空的云朵。可惜的是,由于西面人家樹起了高樓,我沒有辦法看夕陽慢慢落山了。落日輝煌,千里溶溶的情景只能是想像了。于是心底里有小小的遺憾,有時我想,要是可能的話,我也愿意學小王子一天看43次夕陽。
但是這小小的遺憾很快就會被植物們的種種好處所代替。這些好朋友,雖然她們不愛說話,平時是靜默的。但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它會用一朵花,或者一個美好的姿態,給你想要的慰藉。
在院中隨意走走,那些被瑣事疲累的身心就很容易被撫慰,繼而變得安寧起來。就如此刻,雖然我也會感覺春天走得太匆匆,轉眼谷雨又過去了。但是置身小院中,風中滿是綠葉的氣息,花的芬芳,草的清新。心中真是一丁點傷春的情感都沒有,有的只是珍惜。
在一千個春天里,說起我的小院子,心情總是激動得很。也許在我心中它就是一個小小的“桃花源”。其實每個人的家都是心中的桃花源,無論你身在何處,它就像一幅畫兒,常常在夢里慢慢展開。
就如《朗讀者》第九期“我愛我家”開篇中所說“家是什么?家是靈魂棲息的彼岸,是心靈停泊的港灣;是我們在風雨中的想念,是挫折痛苦后的溫暖……”
我愛我家的小院子,也更愛我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