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天是不是有一個時候是非常想攤躺下來,不做他想,心里一度以為這樣就是幸福了?
這樣的情形大部分人都會遇到吧。尤其是準備鍛煉時的前幾分鐘,渾身難受,身體有個聲音冒出來說,這是何苦呢?葛優躺不知多舒服,去做拉伸去跑步,自己找虐呢!如果分別去體驗,你會發覺在夾雜著汗水的鍛煉,接受自己的身體語言,告訴自己我試試再說,當沉浸在當下的鍛煉之中,身體的疲乏反而慢慢消失,身體通過鍛煉有了強化訓練,有了動力及向上的面貌去面對生活。怪不得很多書籍說運動可以幫助走出低落情緒。回到葛優躺,當身體有些困乏就可以馬上葛優躺,我自己試過,幾分鐘還好,超過十分鐘,全身乏力的情形反而更為嚴重。縱容自己的慵懶更容易陷入困境之中。
“人生苦難重重”這句“少有人走的路”的經典語錄,通過自律面對生活的困難,從舒適區走出來不容易,甚至包括是自己可以預見的痛苦這一范圍的舒適區。一旦脫離,沒有了安全感和不可預見性,容易產生不知所措的面對這樣的局面的無力感。在這樣情形下直接退卻,躲回熟悉的可以輕松一點的葛優躺,也是習慣性行為吧。
當試著走出舒適區,去學習一門新技能、定期進行身體鍛煉,那些可以從長遠帶來提升性的成長途徑,人就像升級更新一樣,已回不到以前了。葛優躺已不是想要的減壓放松的方式了。100天可以養成一個新習慣,如果要改變,試試走出舒適區,養成一個新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