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公冶長第五》:「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又)聞」。
對于一臺機器來說,需要保養。人需要良好的個人作息,運動,飲食。
機器總會有出錯的一天,那么它會停止運轉。我們要想出面對意外的解決方案。
我是員工,元認知是老板,我工作時與工作合為一體,自我意識消失。在完成老板給的任務時候,我總會對這次行動給出反饋。
為什么我要鄭重對待我的時間呢,為什么要進行時間管理呢,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會成為那樣的人,新儒家會成為另一種人。科學或哲學帶來的深層次人生感悟,發生高峰體驗也是一種人。工業化的社會大家都很忙碌,總之要選擇個價值觀吧。
時間管理方法并不是為那些低效率的人準備的利器,而只是為原本效率就很高的人節約時間。浪費時間的人一直如此,而珍視時間的人時間越發缺少。
多層次演化論的概念很簡單,正因為簡單|可以作為行動的信條。改變也許并非要一點一點微小的積累,但微小的積累是我們可以看到的,而大的改變有時候是一種錯覺,自我欺騙。然而量變的持續會達到質變。
系統的觀點總是讓你把握住整體與局部兩端。你開始自我審視近期未來與遠期未來自身的觀點。這些觀點需要得到批判與改進。因為目前的狀態沒有達到你自身的目標,說明觀點錯了,行動錯了。觀點改變行動,行動反映觀點。
你要不斷像自己提問,但這樣的提問不會讓你有什么情緒上的波動。那么這樣得出來的回答可以被視為理性的。提問是自發自覺的。你在整體上問,你在局部上問,回答問題,解決問題。不需要犧牲生活中的美感。理性高效與散步,交友一同進行。
時間管理也把我們的生活切斷了,需要一種重新的連接,以發現生命的意義。
總之呢,需要一做事清單,事情有優先級,清單任務不多不少,可以有少漸多。讀書是工作后的調劑。
以行動為主的知識積累是可以被我們觀察的,同時也是可靠的。知識是抽象的,行動是具體的。知識與行動是分不開的。
人的時間精力總是少的,自己不是個高智商的人,應付不了太多的事情。去繁納簡,才是高效解決之道。
網絡游戲對我的思維是一種迫害,網絡游戲總會浮現在我的意識之中,所以我要玩的少。但游戲是不可缺少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自我創造力的提升。
時間就是金錢,然而有的人時間很寶貴,有的人金錢很寶貴。倒是希望以后有一天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
社交是一個浪費時間的事情么?分情況討論,這看你跟誰交往。雖然很難界定我們該跟誰交往。但跟誰不交往貌似可以確定。友諒,友直,友多聞可以成為參考。自身也是別人的社交對象。
工作會是人喪失意志力,需要有一種方法補充意志力。讀書可以。飲食也行。別的呢?還是少去物美吧..
對于他人來說,行動的自我就是他人眼中真實的自我,雖然他本人不這么認為,或者他人有偏見。但行動的自我是可以檢驗的。而精神的自我帶有一種模糊感。
總結與反思是重要的,不僅僅體現在每一天中,還在每周,每月,每年,體現在生命中的個個角落。
團體的幫助是重要的,自己看著自己,團體在看著你,你是團體的一份子,言行舉止符合團體。選擇好的團體,虛榮心也會成為上進的動力。
書讀得多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而是看自身能否寫成一本大書,供人去賞讀。
學最硬的科學,做炫酷的人。
時間的管理不僅僅要實現理性高效,符合認知原則也同樣重要。
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