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溫柔可親的女子。認識的人都這么評價我,除了我親愛的YL,大概再沒有人覺得我會與“吼叫”搭上邊了。
這不能算是虛偽吧?畢竟我真的是溫柔耐心的,對發脾氣吼叫這種事沒什么興趣的,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悶一下最多喝個小酒自己掉會兒眼淚再自己哼哧哼哧擦干然后睡一覺也就完事的。
可是,我卻不知道對YL猙獰幾回了,也不知道對YL吼叫過幾回了。而每次對她吼叫之后,內心的挫敗無力感還有自責自我厭棄感,遠遠大過與狄先生嘔氣所造成的心痛。不,簡直遠遠大過他動手打我會給我帶來的致命打擊(當然這種事還是不要有的好。)可是,盡管“吼叫”帶來的是如此糟糕的體驗,下一次吼叫,還是會不期而至。
YL是我心頭肉啊,為什么我對她卻最兇惡?每一次看著她那張不再生動的怯怯的小臉,我都恨不得扇自己耳光,我的心都揪成一團的疼痛。可是,為什么還是會有下一次?
YL常常跑過來說,媽媽,我愛你。說吧,想提什么要求?沒有啊,就是想告訴你我愛你。然后歡快跑開。YL有時會賴在沙發上突然說媽媽抱我一下抱一下嘛。于是抱著她,讓妹妹在地上爬,YL在我懷里就樂得哈哈大笑,摟著我不松手。YL有時會躺在床的一側看著我抱著妹妹,然后歪過來說媽媽跟我玩一會嘛玩一會嘛我們做個游戲,用這些努力尋找存在感。YL有時還會主動跑來給我揉腰捶背,說媽媽你辛苦啦。YL,一年多沒有媽媽的睡前故事了。
寫到這里,眼淚嘩嘩。我親愛的寶貝,其實你已經做得很好,甚至表現出超出你這個年紀的懂事,我還想要你怎樣?再承擔起我累極煩極時的出氣對象嗎?
是的,每每吼叫之后檢討,明白自己的吼叫,根本原因不在YL,根本原因其實是在自己,也許是太累了,也許是狄先生不在家覺得孤單了,也許是跟狄先生嘔氣了,也許是工作上的事進展不順了,也許是受到誰誰誰的刺激了……但幾乎沒有一次,是真的因為YL做了什么讓人不可原諒的壞事。小小的讀幼兒園的孩子啊,我親愛的寶貝,你卻在應該最親近的媽媽這里,得不到最應該得到的寬容以待:吃飯慢騰騰,起床不夠快,將玩具丟一地等都可能成為導火索,然后小小的你便成為炸藥爆炸的中心點,遭受最猛烈的火力轟炸。
寶貝,對不起。
既然我能夠對妹妹耐心,那么我也可以對你耐心,因為你也只是個孩子啊。如果我能夠在某個爆發的瞬間轉身離開三十秒,轉身回來的時候應該還是你溫柔的媽媽而不是殺傷力強大的瘋子。如果我足夠愛你,我一定可以在你偶爾不講道理激怒我的時候主動深呼吸,然后免去經歷一場對自己的拷問也免去你一場“難受”(這是你說的,你說媽媽你知道嗎你罵我的時候我心里是很難受的。)如果我能夠及時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化解掉,那么也就少一些轉嫁壞情緒給你的機會。如果我愛你像你愛我一樣,那么我會更珍惜你每一次纏著我講故事做游戲的機會而不是吼一句“沒空!”。
做個零吼叫的媽媽也許真的很難。但是,在一個真正愛孩子的媽媽這里,應該做的是知難而進,而不是知難而退吧?做媽媽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那么,再多一點“難”為何就不能去想辦法面對想辦法解決呢?放棄很容易,但你會活在自責里甚至自我厭棄里,然后還有孩子日漸長大對你的疏離里。堅持很難,但你會免去很多的自責換來很多的對自己的認可與喜歡,還有孩子對你日漸增加的愛與信賴。何況,你本來,是深愛孩子的。你只是不太懂得如何愛。
這個選擇題,實在不難。我選擇“零吼叫”。
從今天起,從現在起,監督自己,做個零吼叫的媽媽。
愿我們,溫柔以待,這世界將溫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