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開始跌跌撞撞學走路了,這時候家長往往特別小心,生怕寶貝磕著碰著。
有的家長,一刻也不得撒手,彎著腰,兩手帶著孩子,從一頭走到另一頭,又折返,孩子是開心了,家長的腰要斷了。
還有的家長,孩子一旦自己走起來了,便“哦哦哦~~~”地在旁邊激動不已,孩子也跟著興奮,一個沒注意,腳下一絆就摔跤了。
也許孩子剛摔那會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家長圍上去,緊張得不行,孩子被這架勢嚇到,就哇哇地哭了起來。有些老人家會說:摔到哪里啦?腳腳有沒有傷到?哎呀,都怪這個地板太滑了,打打打,打地板,讓我崽崽摔跤了……
其實,孩子學步的時候,偶爾摔跤很正常。偶爾在家里摔一下,也不見得會傷得多嚴重,十有八九就是嚇一跳。
家長如果保持淡定,先觀察,在確保孩子沒有傷到的情況下,鼓勵孩子爬起來,把摔跤當成一件普通的事情,孩子一般也會很好地對待,滋溜一下就起來了。
可是如果家長過度反應,反而容易嚇著孩子,讓他覺得不得了,摔一跤天要塌了。把摔跤怪在地板的頭上,地板表示很受傷,孩子也容易養(yǎng)成依賴、找借口的習慣。
摔跤沒關系,誰不是摔著摔著就長大了呢!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