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精神,在潛移默化中繞成一雙溫暖的大手,托舉著我們成長;有一份信念,在潤物細無聲中成長為蒼天大樹,庇佑著我們前行;有一股血脈的力量,來自深厚的大地,支持著我們不敗不隕。那是化魯莽為熱血的氣魄,是來自內心的召喚,是凝結數代領導人心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領當代大學生奮勇前行的明燈。
古有云:積土成山。社會由個人組成,大學生是富有理想、青春活力與熱情的群體,在促進民族復興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社會主義革新價值觀二十四個字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更是直接關系到當代大學生。
“我愛護中國之熱誠,還是如小學生時代一樣的真誠無偽;我要打倒帝國主義為中國民族解放之心,還是火一般的熾烈?!眰ゴ蟮母锩攘曳街久舭l出陣陣吶喊?!八^修身,在正其心者”,革命先烈們無一不高舉著愛國旗幟不動搖。愛國是基于社會個人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情感,同時它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時代的精髓——民族精神的核心便是愛國主義,它要求我們自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欲立身于世,應樹立對國家和人民強烈的責任感,熱愛祖國,了解國情,擔任起建設祖國的重任,這是“修身”的重要內涵,是凝聚在血脈的亙古不變的頌唱。
子曰: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鬃犹岢珜W⒂谧约旱氖聵I。對于大學生而言,敬業精神同時也體現了愛國情懷。從古至今,大凡成就偉業者,無一不是從敬業開始。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俯首甘為孺子牛,只為振興中華;焦裕祿崇尚“吃苦在前”的精神,使敬業的內涵上升到國家的富強……一代代先烈無一不是用行動實踐著社會主義職業操守,莘莘學子更是應該充實自己,勇擔重任,而非終日沉淪享樂。
社會人專注于學業或事業需要兩大要素:誠信與友善。若是把友善比作橋梁的橋墩,那么以友善為基礎的誠信就是橋面?!叭绻磺薪陨疲鸵磺薪悦馈?,西方的托爾斯泰指出了友善的必要性,“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東方的孔丘論證了友善與人格魅力的聯系,這和魯迅先生所說的“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有著相似的真知灼見。誠信是中華兒女千百年襲承的優良品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友善更是助力于形成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即使眼前就是敵方的千軍萬馬,以友善與誠信搭建起來的溝通橋梁也不會因此垮塌,因為,里面蘊藏著的不僅僅是中華人民的鋼筋健骨,更是隱匿在生命深處那無形的血脈力量。
我們存在于不斷變化的世界,也曾感到迷茫,但從血脈中透出的力量,集聚成光,照亮未來。
(文/謝雯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