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我曾短暫地失憶過一小會兒。說是失憶恐怕有些太嚴重了,不過我確實在意識復蘇的那個瞬間忘記了自己今天應該做什么,忘記了早上九點半要開會,忘記了書稿的修改進度,忘記了科普項目申報的所有細節......當然還有很多和現實有關的事。我在一片混沌中醒來,睡眼朦朧地關上鬧鐘,然后一心想著今天是星期六,我應該再睡一會兒。直到幾分鐘之后,所有被我暫時遺忘的現實,像拼圖一樣一點點拼湊完整,我才回想起那些今天必須要完成的事。起床,之后的事情也就一如往常,沒什么好說的了。
寫下這段的文字的本意,倒不是控訴生活的周而復始和工作的無聊。恰恰相反的是,當你在一個崗位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工作也就不再是無聊和痛苦的事情。人類與生俱來的適應性會合理化此時此刻的生活,你會慢慢習慣眼前的一切,找到全新的價值感和成就感,然后沿著某一條道路緩緩走下去。我已經習慣了關于醫學書稿的一切,習慣了我職業中好的方面和糟糕的方面,雖然會有情緒,有喜怒哀樂,但是習慣就終究是習慣了。讀大學的時候,包括工作第一年吧,我總是覺得自己不能接受一種和自己的審美完全割裂開的生活。我只想做自己認可的事,哪怕我并不知道自己想從事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認可的那些東西在現實層面上有什么價值,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但我就是這么看待關于未來的問題。
我反思過自己的生活,也被別人評價過,指摘過。在進入出版社之前,我的生活好像是一個關于妥協的故事。沒有去堅持那個自己喜歡過專業,讓備考的事中斷在路途的中點;放棄了自己大學時代曾經堅持過的價值,去考了公務員和事業編,然后面臨了很多次考試的失敗;為了考上一個研究生,選擇了自己沒什么熱情的專業,在小半年的備考后,再次失敗。我那兩年的生活是迷茫和失意的,甚至比我大學時泡在圖書館的那兩年更加迷茫。我曾經建立過的價值被解構了,新的認識一點一滴地搭建起來,甚至在剛剛進入出版社的時候也是。我2018年8月到2021年末的這段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渡期,我也很難解釋這種變化是好還是壞。唯一能確定的是這所有的經歷,包括此時此刻的選擇,我都不后悔。我想,這樣就足夠好了,足夠了。
因為最近的一些事,我今天一整天都在想,生活可能就是一條河流。一條只能向前流動的,不能更改的,具有唯一性的河流。逝去的時間不會再回來,做過的傻事也只發生在特定的時間。體驗過愛情,就不會再用同樣的方式去愛下一個人,或者說不會再有下一個人。因為一些事情留下的傷,也無法更改,哪怕傷口愈合了,也會在陰雨天里隱隱作痛。人的期望隨著時間更改,人的狀態也會轉變。2018年的我、2020年的我、此時此刻的我,其實在很多方面都不再是同一個人,也會用不同的標準看待世界。這沒什么不好,可能最關鍵的部分是,無論河水怎樣流動,我們都能坦然地接受生活的一切可能性。
我已經度過了,為自己昔日生活反思的時候。沒什么值得指責的,沒什么可辯解的,也沒有什么值得懷疑?,F在我只是一名出版社的編輯,如果未來的某一天有什么新的身份等待著我,那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