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pinkpink-summer
前面寫的女童在游泳池溺水事件,除了大人的失職外,我還想說的是監控最后的畫面,也就是女童被男子拉上來后,一位貌似奶奶的婦人在女童背上拍了幾下,與其說那幾下拍背是想把水拍出來意思,不如說更像是安慰的輕拍,而那位男子站在一邊更是毫無動作。因為視頻到這里就結束了,我不知道后續是否有人進行了相關的緊急救援措施,此時小女孩已經完全失去意志,馬上進行基礎生命救援刻不容緩。
前面已經提過孩子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家長不僅要做到盡責監護,更要學習發生意外時的緊急救助辦法,也許這會成為挽救孩子的關鍵所在,為孩子爭取一線生機。
下面就摘取北京育學園兒科診所兒科專家孔令凱的分享,將從幾大意外傷害逐一介紹。
一、腦撞傷(墜床、跌倒)
墜床和跌倒極為常見。誰小時候沒摔過,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童年吧。只要沒有摔傷,沒有腦震蕩,沒有顱內出血的嚴重情況。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哭會得了。那家長如何判斷嚴不嚴重呢?建議,孩子墜床跌倒后,就地觀察5分鐘。期間不要移動、搖晃孩子,只要觀察是否有意識,是否有流血、骨折等損傷。
1.如果意識清晰、沒有損傷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意識是清晰的,身體沒有明顯損傷,只是因為害怕、疼痛、撒嬌等原因哭一會兒,之后就能和以往一樣,該吃吃、該玩玩,就不用太擔心了。可以不去醫院,在家護理。但是,因為有些顱內出血出現癥狀的時間較慢,所以48小時內,還是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
2.如果意識不清
如果孩子出現萎靡、煩躁、走路不穩,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會說頭痛,出現口齒不清等情況,需要立即去醫院。如果孩子有一陣兒發呆,伴有惡心、口齒不清、頭痛等表現,提示可能出現了短暫的腦震蕩,即使幾分鐘后就恢復正常了,也建議去醫院檢查。
3.如果有出血
發現孩子流血了,要立即進行按壓止血。壓住出血點,保持5-10分鐘。不要按1、2分鐘就掀開看,時間太短是止不住血的。流血止住后,沖洗包扎。一般的傷口2、3天就會愈合。如果傷口很長很深、傷在關節韌帶等功能部位,或是出現紅腫等,要到醫院處理。
4.如果呼叫不應,沒有呼吸
如果孩子頭部撞傷,出現意識反常,例如目光呆滯、呼叫不應、全身松軟,提示腦部損傷較重。立即撥打120!當孩子沒有呼吸的時候,需要進行心肺復蘇。急救措施包括:評估孩子意識和呼吸。如果發現孩子呼叫不應,沒有呼吸,立即進行基礎生命支持,核心就是心肺復蘇。按照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為30:2的比例進行,直到孩子恢復呼吸、心跳。具體可以在網上搜索2015最新版基礎生命支持教程,建議家長都要學會。
如果孩子頭部或者脖子摔在硬物上,出現不能轉頭的情況,要考慮有頸椎損傷。這種情況下除非影響心肺復蘇,否則不要移動、搖晃孩子,避免加重損傷。撥打120,等醫務人員到場后處理。
二、溺水
溺水是嬰兒期常見的意外傷害,可能導致窒息,甚至死亡。而最常見的溺水發生在家里,不是大家認為的河里、海里。在家里怎么會溺水?答:洗澡的時候。嬰兒活動能力差,一旦面部浸入水面,如果沒人幫助,就很難自救。
有家長覺得,孩子坐在澡盆里很穩,水又這么淺,我拿個快遞、接個電話,立即回來,這么短的時間不會出事。可就是這么短的時間,就是這么一點疏忽,真的會造成終生遺憾。只要5cm深的水,面部浸入2分鐘,就能導致窒息;浸入10分鐘,孩子大腦就會有不可逆損傷,導致后遺癥、腦死亡。不要抱有任何僥幸心理!給寶寶洗澡,一定不要離開孩子,去他的電話,去他的快遞!
不幸溺水怎么辦?倒掛控水沒有幫助,只會更加傷害孩子,千萬不要這樣做。
如果發現孩子溺水,但是有意識、有呼吸心跳,可以讓孩子側躺,便于嘔吐時胃內容物的清除,同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孩子呼叫不應、沒有呼吸,立即進行基礎生命支持。
三、異物梗住呼吸道
異物梗住呼吸道,就是孩子將本該進入食管的食物,或者其他異物,誤吸到氣管內,堵住氣管,不能呼吸。這種情況時間久了會導致窒息,危及生命。孩子被異物梗住呼吸道,會表現出咳嗽、吞咽困難表現。家長要鼓勵孩子咳嗽,通過咳嗽的力量將異物咳出來。如果異物太大,完全把氣管堵死,孩子就不能咳嗽了,多會表現出典型的動作:雙手卡住自己的脖子,想咳嗽但是咳不出來。
發現這種表現,家長要立即搶救,千萬不能耽擱。我們推薦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方法為:
對于1歲以內的嬰兒:
1.保證孩子處于頭低腳高的位置。
2.先在孩子后背肩胛骨之間用力向下沖擊性地拍5下。
3.如果異物沒有沖出,將孩子翻過來,在心臟按壓的位置(雙乳連線之間的胸骨中央部位)按壓5次,每秒1次,按壓深度為4cm(要用力)。
4.如果異物仍然沒有沖出,反復以上步驟,最多重復5次。
對于1歲以上的幼兒:
1.家長跪蹲在孩子的身后,雙手環抱孩子。
2.一手握拳,虎口貼在孩子劍突位置(肚臍之上的腹部中央)下,另一只手握住該手手腕。
3.突然用力收緊雙臂,使握拳的虎口向孩子腹部內上方猛烈回收。
4.如果異物沒有沖出,立即放松手臂,重復該動作,直到異物被沖出。
該方法使用膈肌上升的力量擠壓肺及支氣管,從而將異物從氣管內沖出。
異物梗阻非常危險,預防才是關鍵,家長應注意:1.盡量不要讓孩子在吃飯時看視頻,尤其是特別搞笑、驚嚇的;2.不要讓孩子在跑、跳、玩耍的時候吃東西;3.給孩子吃帶核的水果時,把果核取出;4.給孩子適宜的食物, 1/4個葡萄大小的塊狀,吞食起來一般問題不大;5.孩子吃東西時,家長應該在旁邊看護;6.不要給4歲以內的孩子吃整粒花生米、開心果等食物。
四、燙燒傷
燙燒傷,分Ⅰ,Ⅱ,Ⅲ度。Ⅰ度僅為表皮損傷,表現為皮膚紅、有灼痛感。曬傷也屬于Ⅰ度損傷;Ⅱ度傷及真皮,表現為皮膚上有水泡,疼痛更加明顯;Ⅲ度傷及皮膚全層甚至皮下的脂肪、肌肉,表面發白或發黑(碳化),是永久性組織損傷。
孩子出現燙燒傷怎么辦?基于美國燒傷學會指導和國內資料,我們建議:所有的Ⅰ度燙燒傷、或Ⅱ度燙燒傷,10歲內的孩子,燙燒傷面積小于體表面積的5%、或大于10歲的孩子,燙燒傷面積小于體表面積的10%。Ⅲ度燙燒傷,面積小于2%,并且沒有其他問題(估算標準:孩子一個手掌的面積約占體表面積的1.25%,可按1%計算)。如果孩子燙燒傷程度或范圍,超過上面的標準,建議立即送醫院或撥打120,讓專業人員處理。
符合上述這兩種情況,可以采用沖、脫、泡、蓋、送的方法,進行緊急處理。
沖,使用冷水(自來水就行)對創面進行淋洗。目的是降溫、止痛。不要使用冰塊,因為其會導致疼痛加重或低體溫,甚至休克的危險。
脫,淋洗的過程中,將孩子燙燒傷部位的衣物飾品最好能脫下,該剪的就剪,不要心疼東西啊。但是,如果衣物粘在皮膚上,弄不下來,就不要弄了,以免加重創傷。
泡,將傷處泡在冷水中,直到沒有疼痛或者疼痛明顯減輕為止,沖和泡的時間至少15分鐘。
蓋,等孩子不那么痛了,用干凈、不掉毛的紗布,松松地蓋在傷處,防止污染。
送,做好以上這些,盡快送孩子到醫院診治。
還需要注意兩個千萬:1.千萬不要給傷處涂抹牙膏、醬油、蜂蜜、蛋清、鍋灰等任何物質。2.千萬不要把水泡刺破并把液體放出。保持水泡的完整性,對以后不留疤痕非常重要,切記!
燙燒傷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并且后果可能非常嚴重,家長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不是只有明火才危險,泡著熱茶的杯子、開了好久的燈、廣場上的地燈、熱水器飲水機的熱水、熱水袋、暖寶寶等等等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受傷。
另外,還有一個更加隱蔽的危險,就是微波爐熱奶!這種加熱方法會導致奶受熱不均,有部分是溫的,但有部分非常熱。這樣就可能導致孩子消化道燙傷,比皮膚燙傷要嚴重而且難治得多!
需要特別說到的是,有一件物品,被證實容易導致孩子摔傷、燙傷、燒傷等各種損傷,一定要遠離。那就是:學步車!學步車不僅不會讓孩子提前學會走路,反而會延誤(已證實孩子使用學步車,走步至少晚1.5個月)。更可怕的是,學步車最快可達到每秒1米左右的移動速度。孩子根本沒有剎車能力,極容易造成碰撞,使重物從高處掉下,或出現翻車、從樓梯墜落等危險。各國的指南都不推薦使用學步車。孩子的發育是水到渠成的。家長不用為了讓孩子走路早些而進行各種訓練,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趴、多坐、多爬。肌肉和大腦協調了,自然就會走了。
五、誤服藥物、毒物
孩子分不清楚藥物和有毒物質,比較容易出現誤食,導致藥物過量或者中毒等。家長發現孩子誤食了藥物、毒物,首先,觀察孩子精神狀態。
1.如果孩子狀態挺好的
那可能問題不大,家長要盡快帶孩子到醫院,把藥品盒子或說明書也拿著。醫生會根據孩子攝入藥品的劑量來判斷,決定立即進行處理,還是等孩子自己代謝掉藥物。
2.呼吸有異味,有嘔吐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呼吸有異味,流出很多口水,或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需考慮是誤服藥品過多,或者吞下毒物(如84消毒液、堿液、農藥等),需要立即就醫。
3.出現意識不清、嗜睡
孩子出現意識不清、譫妄、嗜睡、咽喉有灼燒感、呼吸困難、抽搐等問題,說明情況更加嚴重,需要立即去醫院治療。
家長要做以下工作:
1.從孩子嘴里把殘留的物質摳出來。如果是液體的,不容易摳出,可以不做這項;
2.如果是強酸或強堿性毒物,不要催吐。因為催吐過程會再次損傷孩子的食道、咽喉,難以修復;
3.把孩子誤食的藥品、毒物的瓶子、包裝盒、說明書、殘留物都收集起來,帶到醫院;
4.如果孩子衣物鞋子也浸上毒物,馬上脫掉,避免從皮膚再次攝入;
5.如果孩子皮膚上有灼傷,立即使用清水沖洗15分鐘。
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提前預防。防范誤服藥物毒物的要點就是:1.把家里的藥品、消毒劑等有毒物質,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鎖好!2.家長服藥,最好不要讓孩子看到,避免孩子出于好奇而模仿。注意,家長給孩子喂藥,一定要看好劑型和用量,千萬不要搞錯了。曾有家長把1ml(毫升)看成1mg(毫克),把5滴看成5ml(毫升),喂給孩子吃。要知道,這樣可能會有10倍甚至上千倍的差距啊!
六、擦傷、切割傷
擦傷是孩子非常常見的外傷。屬于機械摩擦導致的表皮剝脫損傷,而真皮沒問題。擦傷面積大時,會有滲血,但不會很多。切割傷傷及皮膚的真皮和真皮下的肌肉、脂肪等,真皮內有血管,所以切割傷會出血。傷及真皮下的時候,還可看到深紅色的肌肉和黃色的脂肪。如果是較長的切割傷,皮膚還會是裂開的。
普通擦傷和小的切割傷,在家就能處理:
如果有出血,使用干凈的紗布按壓出血處5-10分鐘止血。不要按壓1、2分鐘就掀開看看是否止血了,這樣時間太短是止不住血的;血止住后,使用肥皂水清洗傷口5分鐘,將臟東西沖洗掉;沖洗干凈后,使用抗生素軟膏涂抹保證傷口濕潤,并且用紗布覆蓋包裹;之后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揭開紗布、檢查傷口。如果沒有紅腫、滲出膿液,就繼續涂抗生素軟膏,更換新的紗布覆蓋;傷口一般2、3天左右愈合,愈合后可以將紗布摘下;如果有小的切割傷,導致皮膚裂開,可以將皮膚對齊后,使用創可貼將切口固定在一起。
以上說的是可以自行處理的小傷。那么什么情況需要上醫院處理呢?
1.擦傷或者小的切割傷,在家處理后,出現傷口紅腫、膿性滲出,孩子出現發熱時。2.切割傷太深,能看到肌肉和脂肪時,不管傷口大小,都要立即去醫院。3.切割傷位于手指、腕部等位置,非常容易損傷神經、韌帶,影響功能的。4.切割傷位于面部,結疤后有可能影響外貌美觀的。5.切割傷長度大于1厘米,需要去醫院縫合或者粘住的。6.出現不規則的撕裂傷,在家自己沖洗不干凈的。7.污物殘留在傷口內容易導致污染,非常容易留下疤痕,也需要去醫院處理。
最后再說3點誤區:
大家可能看到,上面并沒有說使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因為研究發現,使用酒精等消毒劑,不能起到預防感染的效果,還可能導致孩子傷口處疼痛。有些家長認為,晾著傷口能很快結疤,好得快,也是錯誤的。因為結痂不意味著傷口好了,反而阻礙傷口愈合,并可能出現疤痕。如果真的形成了疤痕,目前還沒有醫療技術能使疤痕完全恢復成損傷之前的樣子,使用硅膠膏/凝膠按摩只能將疤痕變平,顏色變淡。注意,皮膚損傷后的6個月內,避免陽光照射傷口,能減輕疤痕程度。
七、腳踝扭傷
扭傷是因外力造成的韌帶拉伸、撕裂,導致受損部位疼痛、腫脹、功能受限。孩子的韌帶比生長中的骨骼和軟骨更結實,所以相比成人而言,扭傷較少,最常見的是腳踝扭傷。腳踝損傷時,孩子的踝關節會向一個方向過度扭轉。
如果孩子的腳一直處于這種狀態,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不能站立起來;一碰就非常痛;腫脹非常明顯。那么就需要立即去醫院。
如果僅僅是輕微腫脹;能回到正常位置;腳踝能向各個方向轉動;雖然痛,但還能站立。那么應該傷得不重,可以在家處理。孩子扭傷后的2、3天,家長可以讓孩子這樣做:
1.休息(Rest) ,讓腳踝休息,不要站立負重或行走。
2.冰敷(Ice) , 扭傷后的前48小時都要冰敷。用薄毛巾包著冰袋冷敷腳踝,每2-3小時1次,每次15分鐘。到48小時后,或者不到48小時,但腳踝腫脹已經明顯減輕了,也可以停止。冰敷可以減少局部血流,能非常顯著地緩解腫脹和疼痛。
3.加壓(Compression) ,使用彈性繃帶纏繞腳踝。要稍微用些力量才有減輕腫脹的效果。但也不能太緊,以免阻斷足部的血供。松緊程度可以通過捏一下大腳趾,看是否回血正常以確定。這項家長如果難以操作的話,可以去醫院,請醫生幫忙。
4.抬高(Elevation) ,保持足部抬高到心臟水平以上,可以躺著或者把腳搭在桌子上,這樣也能減少足部血流,減少腫脹。
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首字母合起來就是“RICE”,大米。這樣大家就容易記了吧。
在以上治療的同時,如果孩子覺得疼得厲害,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鎮痛藥物,比如布洛芬。只要不那么疼了,或者不那么腫了,就建議盡快活動腳踝,這樣恢復效果更好。活動時,在能接受到范圍內,向各個方向轉、扭腳踝,每個動作10下,每天2次即可。
八、骨折(青枝骨折)
孩子骨骼柔韌,上面覆蓋的組織厚,所以出現的骨折通常不是完全骨折,而是青枝骨折。就像樹枝折了一樣,表現就是折而不斷,如下面圖片所示:
出現青枝骨折后,骨骼變形不明顯,所以家長難以明確是骨折。可以通過幾個要點辨別:1.傷處表面腫脹;2.觸摸時,孩子會痛;3.孩子之前有受傷病史,例如摔倒、棍棒傷等。如果滿足了以上要點,建議按照骨折處理。
孩子出現骨折時,又痛又害怕。越是這樣,家長越是要保持鎮靜,才能安撫孩子。1.不要讓孩子亂動,以免骨折部位移位;2.之后可以用冰敷的方法,給孩子止痛;3.如果家長掌握使用夾板的方法,可以使用夾板給孩子傷處固定,然后就醫。沒有夾板的話,用一本雜志固定也行(如下圖所示);4.如果家長不會固定,就保持孩子骨折部位放在一個支撐物上,別讓骨折部位受力、移動,等救護車來。
使用雜志、厚報紙卷起,包裹傷處,做成簡易夾板,之后用紗布或繃帶纏上:
九、動物咬傷
我國兒童最常見的動物咬傷是狗,其次是貓。孩子被動物咬傷后,除了局部軟組織、肌肉損傷外,最讓家長害怕的,其實是狂犬病。先來給大家簡單說說狂犬病:
1.健康動物沒有傳染性。
2.注射過狂犬疫苗的動物,基本上不會傳染狂犬病。
3.潛伏期的動物,基本沒有傳染性。潛伏期通常數天至數月。
4.發病期的動物咬傷抓傷都可能傳染。咬人后,狂犬病毒可經唾液傳染;抓傷也可能因為動物爪子上沾有唾液,而導致傳染。但尿、便不會導致感染。
5.導致狂犬病的動物,主要是狗,其次為貓。我國2016年《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中指出,主要導致狂犬病的動物是狗,約占90%左右;其次為貓,占5%左右。其他致傷動物包括馬、松鼠、豬、蝙蝠、猴和獾等。
6.禽類、魚類、昆蟲、蜥蠣、龜和蛇等,不傳播狂犬病。
7.嚙齒類(就是各種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極少感染狂犬病。
8.狂犬病一旦感染,如果出現臨床癥狀,死亡率幾乎100%;但如果被咬后,及時規范處理,這個病就能完全預防。
9.不要認為家養狗貓一定沒事;不要因為鼠、兔病例罕見而不去就醫。被動物咬傷后,都需要及時就醫,由醫生評估是否存在狂犬病風險。
大家看完應該都能感覺到,被動物咬傷,后果有可能很嚴重。因此,被動物咬傷的處理,以從重從嚴為原則:
1.被動物舔,沒有破皮
如果孩子僅僅是被動物舔過,沒有皮膚破損,屬于Ⅰ級暴露。不會傳染狂犬病,家長無需擔心,給孩子清洗一下就行了。
2.輕咬,有輕微抓傷或擦傷
如果已經破皮,但沒有出血,屬于Ⅱ級暴露。使用肥皂水與有壓力的流動清水(自來水)交替沖洗,至少15分鐘。狂犬病毒在肥皂水中可以滅活;再用生理鹽水沖干凈,沒有就用清水代替,之后使用碘伏消毒;把紗布搭在傷口上,不要用力按壓或綁住;
完成上述步驟,送孩子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WHO推薦,Ⅱ級暴露,如果狗貓看起來非常健康,并且該地區狂犬病發病率非常低,狗貓已經在監控中,可以延遲注射疫苗)。
目前我國推薦的狂犬病疫苗接種方法有2種:
5針法:第0、3、7、14 和28 天各接種1 劑;
4針法,也叫“2-1-1”程序:第0天接種2 劑(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種1 劑),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種1劑。
3.貫穿傷、有流血或破損傷口被舔
如果孩子傷口貫穿皮膚、有流血,或者已經破損的傷口被動物舔舐了,又或者是被蝙蝠咬了,那么都屬于Ⅲ級暴露。這種情況,不要耽誤。家長按上述Ⅱ級暴露的方法處理后,立即把孩子送到醫院,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注意,備孕女性、孕婦、兒童接種狂犬病疫苗是安全的。如果是Ⅱ級暴露和Ⅲ級暴露,家長盡可能把咬傷孩子的動物抓住。這樣便于明確動物是否有狂犬病,同時也避免再咬傷別的孩子。家長平時也要注意寶寶和動物的“相處之道”,盡可能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
最后再說說電梯安全吧。僅今年,我國就有好幾起兒童電梯死亡事件。家長一定要注意:1.孩子坐在推車里,一定不要坐扶梯,不要覺得自己能抱住、護住孩子;2.帶兩個或以上的孩子,也一定要坐直梯;3.乘坐直梯時,抱好或拉好孩子,門開后看到轎廂再進入,避免踏空;4.不要在電梯快關門時搶著乘坐,以免孩子被電梯門夾傷。
保護孩子的安全是每位家長都應該百分百盡力盡責做到的,它既是責任又是義務。只有對孩子做好監管,防患于未然,并且多學習急救常識,以備不時之需,這樣才能把意外事故的概率減至最低。祝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