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號,今天羅胖在語音里談到了知識的意義。在隨后的文章里面,和菜頭關于知識和學習的意義,闡釋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我來看,可以概括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文章中提到了哥倫布的例子,其實我還想舉一個新的例子,當哥倫布成功返回之后,有人說,他掌握的知識實在是太簡單了。誰都能做!于是哥倫布拿起一個雞蛋,對著大家說誰有辦法讓這個雞蛋立在桌子上?頓時,大家啞口無言。接著哥倫布在雞蛋上敲了一下,雞蛋被敲的那邊,有一點碎,更加平滑。接著,哥倫布把它立在了桌面上。哥倫布得意地對大家說:看,這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誰都能做。只是在看過別人的行動之后才知道能做。
在文章后的羅胖曰里提到知識在未來是一個自我塑造的過程,然而怎樣塑造,我的理解是必須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實踐你所學到的知識。看看這知識中的哪些有作用,有什么樣的作用?
小時候有人問我,你不是知道很多歷史故事嗎?而且還愛讀歷史書,如果讓你像《尋秦記》里的項少龍一樣回到過去,你能改變歷史嗎?我沉默了一下,沒有說話,其實我內心深處是知道的,怎么可能!?就算回到過去,我也不可能像項少龍那樣去改變歷史。首先項少龍是特種兵出身,自身有一定的功夫,不可能被個阿貓阿狗的小兵隨時一劍就砍死,而我不行。而且項少龍會隨機應變,他的很多隨機應變和歷史書上的記載并不一致,是自己根據具體情景的臨場素質。三我們在書中所得到的知識,這是結論性的很明顯的知識,而在行動中,感覺告訴我們的是微乎其微的,精妙的,不容易被記載下來的體驗。這種體驗可以算作一種暗知識。唯有親身實踐才能體會。
知識是自我重塑的過程,“未經重塑的人生,不值得經歷”。兩年多來,羅輯思維是我業余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幾乎沒有之一。作為一個,受挫的小鎮青年。生活中充滿了無聊和灰敗,無聊才讀書,于是,我看起了書,順便看起《羅輯思維》。
羅胖像是一個寺廟里的老和尚在修行。而我呢,像一個路過的香客,抱著進去“順手牽羊”的心情,進去隨便逛逛嘍。老和尚說的啊,我這里什么財富都有,想不想進來拿呀,隨便拿。我頓時來了精神啊,有這等好事。老和尚指著旁邊的一個金鼎對我說。這玩意兒價值千金,拿走吧!我頓時石化。老和尚開口道,怎么了,拿不動啊?我有個辦法叫你拿得動,來,坐下。跟我一起參禪禮佛吧!于是我坐下,坐著坐著心中的郁悶怨氣,一切負面能量開始漸漸消失。漸漸的,身上開始有了,祥和之氣,漸漸的,開始喜歡,木魚的聲音。不知不覺中,已隨老和尚帶發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