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某項心理學研究在網絡上廣泛流傳:人類的注意力最多保持20分鐘,20分鐘后注意力會大幅下降
本以為是什么網路傳說,沒想到有文章引用這項研究結果(然而卻沒有附上研究出處),抨擊工業化時代的教育是在浪費學生時間,理由是因為你不可能逼學生專心聽超過20分鐘的課,WTF?
更令我意外的是,有人還跟據這個研究結果,擬出了一套新穎的時間管理理論,說是配合“人類天生”的注意力限制,做任務安排。
但你信嗎?至少我是不信的。
話說前頭,工業化教育的確有很多缺點,像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任務、課堂中沒有即時回饋機制,本應該主動學習的人,卻只能呆坐在教室被動聽課,這樣的教學方式,的確不利于學習。
但,這跟身為我們人類這個物種,天生所擁有的注意力時間長短 沒 有 關 系!
我們的注意力真的這么短暫嗎?
至少我的中學經驗是這樣的:
老師開講后迅速進入無我境界,就算為了撿橡皮擦分神,也能很快再進入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不僅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還會很變態的意猶未盡。此外,我特討厭別人打斷我聽課,傳紙條、悄悄話一概不接受,這不是裝模作樣,而是只要受到干擾,思路會被打斷,那種感覺是會抓狂的!至于學習效果如何,就算不補習,也不會出現太大壓力。
再來,許多人肯定也會有類似的經驗:
- 工作忘記時間
- 專注聽一整天的課
- 碼字一坐三小時
- 畫圖畫到天亮
打 LOL 忘記睡覺
吼,抓到了,大家都是外星人。
因此,注意力只有20分鐘的結論到底哪來呢?
如果是真的,我過去十幾年怎會活的這么不科學?那項心理研究實際上是如何操作的?有真的還原大家的學習情境嗎?就算注意力有下降,又是怎樣判定的?
可怕的是,自從18分鐘的TED和蕃茄工作法流傳開,大家為了保持高效為各路招式盡出,好像不照這個方式走,事情一定做不下去
在我看來,這完全是一種自證預言阿!
大家好像在給自己做自我暗示,只要過了"注意力臨界點"后就做什么都不行了、做不好是理所當然,到最后真的過了20分鐘后就什么都做不好了,你是過了午夜的灰姑娘?
借口,毫無疑問是借口!
無法堅持下去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動機和定性不足,跟什么傳說中的先天限制半毛關系都沒有。
我會認為,蕃茄工作法僅僅適用于不熟悉、討厭的、很難進入狀況的工作上面,例如,不熟悉的新領域或除夕大掃除,這可以減少很多心里抗拒,但是,不要走火入魔到什么事都要番茄一下啊!
拿去套用在自己本來就得心應手的事情上,就很容易悲劇了,強迫自己從又爽又有成就感的思索中醒來,提升個甚么效率?靈感不見這事又該找誰賠?
嗯?你說你偉大澎湃的理想需要靠它實踐?醒醒吧,你不是真的那么喜歡那件事
解決容易分心的方法應該是想辦法增加自己的定性和動機,而非配合注意力長短這種本末倒置的手段。
當你有耐心、主動減少外界干擾、并認真面對事情時,你就會有定性;當你找到趣味,并從中得到成就感時,你就會有動機
如果上網去搜,就可以找到一卡車提高注意力方法文章,例如好好睡覺、冥想、預先規劃、避免吵雜環境、均衡飲食、運動、偶爾變換環境工作等等,詳細自己去查,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培養能長久維持的注意力,所謂的"全心投入"、"忘記時間"也就是如此而已。
最后,在課堂上厲害的老師能過教學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但如果少了別人引導,自己就得努力發掘其中的趣味。不要再拿注意力當成借口了,用正確的方式增加自己專注在某件事上的時間,才是提高效率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