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平安建設,護航中國式現代化征程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平安,已成為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成為改革發展穩定的基石。2 月 2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事關事業興旺發達、事關人民美好生活、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平安中國建設在新時代的重大意義,為我們推進相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平安,是古往今來人民群眾最樸素的愿望。從“國泰民安” 的美好期許,到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的理想社會狀態,平安始終貫穿于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在當代中國,平安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平安中國建設,將其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在一系列有力舉措下,我國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提升,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前進道路上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外部勢力對我國的遏制打壓不斷加劇;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諸多深層次矛盾,如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就業壓力、社會轉型期的利益沖突等。這些都對平安中國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強平安中國建設,不僅是積極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服務保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內在要求,更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舉措,是主動適應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客觀需要。
那么,如何把平安中國建設推向更高水平呢?首先,要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重要遵循,涵蓋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極地安全、深海安全等多個領域。我們必須將這一科學理論貫穿于平安中國建設的全過程,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內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
平安中國建設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要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是平安中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把捍衛國家政治安全擺在首位,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一旦政治安全受到威脅,整個國家的安全穩定將無從談起。我們必須堅決防范和打擊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筑牢國家政治安全防線。同時,要完善公共安全體系,著力防范重點領域風險,如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等。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在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認識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重大意義,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扎實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風險、應對挑戰,以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建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讓人民群眾在平安中國建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