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獅妹
年前,幸福文殊院的丘比特來找我做職業方向咨詢時,提到他的一件往事。
丘比特曾在一家公司擔任研發工程師。這家公司老板的脾氣一向很暴躁,搞得同事們都很怕他。有一次,老板對項目進度很不滿,開會時大發脾氣。在場的同事們,有的緊張,有的反感,各自在自己的狀態里。只有丘比特,沒覺得緊張或反感,只是看見自己老板的內心很難過,并遞過去一杯水,表示安慰。
這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在心理學領域里,有一句話流傳很廣——“看見就是愛”。
這種“看見”的能力,不是用眼睛,是用心看。
我雖然知道這句話在描述什么,但沒有真正明白過。因為我也沒有看見別人內心的能力。
直到不久后的某天,跟我媽聊天時,像以往,她又一次用命令的口氣跟我講話,我有些反感,嘴上沒說話,心里堵得慌。
當晚睡前,又想到白天時媽媽的語氣和表情,還是不爽。這時想起丘比特的話,我忽然意識到,媽媽的內心是想要保護我,一下子釋然了。
內心釋然的那一刻,我才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看見”。
我用感官看到的,無論語氣、表情,媽媽的狀態完全是控制欲的表現。當我終于愿意看見她的心,那里是對女兒的保護。
真的“看見”,來自內心,跟眼睛無關,跟頭腦的解釋無關,它只發生在當下。
在感情里,我們會常常責備對方,為什么你看不到我的付出,為什么你從不在意我的感受,為什么你一點都不關心我……其實責備的雙方都沒有能力“看見”彼此。
我們之所以沒有“看見”過別人的心,是因為我們常常被眼睛所見而蒙蔽,沉浸在自己的情緒里,忘了對方心靈的存在。
“看見就是愛”。
我們天生渴望被看見。
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內心想要的事業方向,還來找我做咨詢。
我原以為,這些人只是來讓我幫忙確認他們的想法是否真實。
這些朋友中的大多數,平時很少被“看見”,內心缺少力量。
而在咨詢的過程中,我根據他們描述的行為現象,看到其中的規律指示出的他們的天賦和價值感所在,也會讓對方體驗到“被看見”的感覺,因此獲得一種被認可的力量。
作者: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