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西溝娘娘洞的神話故事

信仰:西溝娘娘洞的神話故事

村民信仰,大多與神廟有關。

距村東十華里左右的西溝娘娘洞,為村民求子拜神之處。我小時候去過兩三次,印象不是很深。后來在西溝水庫上學(下佐公社五七農技校),曾寓居西溝村(又名清泉村),聽村民講過這么一件事情,由此生出對神靈的敬畏、對娘娘的敬重,也就“情在理中”:

西溝村有位老人,小名老尚優(取其音),住在娘娘洞,負責娘娘生活起居。主要事項是:晚鋪床,早疊被。進洞前,敲鐘示意,類似于凡人的“敲門”。

話說一天早晨,這位老人忘了敲鐘,就推開洞門。剛揭開被子準備給娘娘收拾床鋪,猛然看見被子里盤著兩條蛇……嚇得老人趕忙放下被子,跑出洞外。驚慌之后,才想起自己忘了“規矩”。

之后鳴鐘,等他再進去為“娘娘”疊被子時,發覺那兩條蛇不見了。

此事被善男信女越傳越神乎其神。

有人說,那兩條蛇分明就是“娘娘”與“龍王爺”的化身。也有人說,那兩條蛇是娘娘與龍王爺“現身”,來警告“守洞”人的“失職”。

此事真偽,反正方圓十幾里的老年人都有記憶。

《忻州直隸州志》(清修新印)19卷125頁有“五龍圣母祠”條目。條目下有以下文字:“五龍圣母祠在治西南上佐都西溝村。光緒五年四月,禱雨靈應。今巡撫曾公國荃奏請頒發匾額,六年三月頒到,御賜‘沾洽時澍’匾額,敬謹懸掛。”

由此可知,村民所說的西溝娘娘洞,真名或原名為“五龍圣母祠”,而且得到光緒皇帝的御賜。可惜,皇帝親筆御賜的這塊匾額,如今不知去向。

流傳山西境內“曾公祈雨”的故事,我以為與光緒皇帝御賜“五龍圣母祠”匾額,它們之間有著必然聯系,也為許知州事題寫楹聯,留下伏筆。

光緒三年(1877年)春,山西境內久旱無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為祈雨,時任山西巡撫曾國荃,每天對天禱告……可是,一天一天過去了,老天爺沒有絲毫變化,田里莊稼全枯了,餓死的農民越來越多,哀鴻遍野,慘不忍睹。曾公憂心如焚,當即下令,讓知縣以上官員、廩生以上紳士,全部到“玉皇閣”集體祈雨。

第二天,玉皇閣。曾公帶頭跪在撒滿火藥的柴草上,面向蒼天,高聲致詞:

“蒼天厚土,生養人類,使天地人共存于世界。如果沒有人,天地將空虛。今天,山西黎民將盡,不知犯了什么罪,老天爺竟不肯赦免?或許是山西官吏不良,以致天怒?我們在此誠懇謝罪,如果三天內不下雨,我們就點燃柴草火藥,全部自焚,以謝天下。老天爺,救救可憐的山西百姓吧!”

禱告完畢,曾公與眾人兩天兩夜,不吃不喝不睡,全部跪在玉皇閣前面。

說來也怪,第三天早上,一陣烏云如同油布慢慢卷來,天空好象有條神龍蜿蜒攪動,龍鱗時隱時現,云朵越來越厚……之后,一個閃電,雷聲轟隆轟隆響起。一會兒,大雨如注,滂沱而下……

老百姓歡呼雀躍,敲鑼打鼓,焚香沐浴。

2008年3月29日,我再次踏上這塊神圣土地。一為求神平靜自己煩躁的心境,二為《香蒲草的記憶》增添仙氣。

初春時節,還有寒意。背陰處仍留著些許積雪。

西溝娘娘洞,位于山西北面五峰山腳下,坐東偏南,朝西向北。洞外建筑,多為現代修建。僅有幾塊石碑,置于洞內。洞門外,立一石刻八角形燈架,高119cm。上為蓮花狀,石刻,直徑58cm。下為正方形石桌,邊長48cm。中間為八角形,高58cm。八角之中,其中四角寬12cm,四角寬9cm。八角上刻石文,以下實錄,原文為豎排。字跡不明處,以□表示:

忻州上佐西溝白馬山黑龍池古剎

圣母龍王廟有洞南府陜州人在五臺山受業法號惠圓游于此處

悲嘆□神殿前急缺樵盆內火燈磬凈鐘云牌殿內□□依時置

就同功德王楊交倉募化□眾仍備石座燈架上刊姓名于后

時大明萬歷二十年歲次壬辰秋仲庚□月丁已日立

鐵筆人□科

查我國歷代紀元表可知,碑文所記“大明萬歷二十年”,為1592年。立“石座燈架”人,為五臺山一名和尚或主持:惠圓師傅,陜州人氏。

洞外有正殿三間。上書四字:恩澤萬民。正殿外左右各立兩塊石碑。靠西一塊碑文如下:

石碑正上方自上而下書四個大字:萬古流芳。石碑正面兩側有一副楹聯:

普濟禪寺年年香火旺,

四方施主代代人才多。

石碑正面右側書:普濟禪寺修廟碑記。靠左為正文。原文無標點、無段落。字跡不明處,以□表示:

普濟禪寺,據碑記建于漢朝少帝劉義符景平二年,原名西溝洞。圣母楊氏乃古太原陽曲縣楊興一都楊莊村民楊全之女,母傅氏所生也。母系楊興水頭村人。幼有女德,稟質溫良,賦性明慧,及長未婚配。漢光武帝龍興初年十二月十四日,聞母命于歸劉門。圣母有脫凡通玄之機,一早奔于忻州上佐清泉白馬山之陽,不偏不倚,面南而坐,以化神也。時有黑龍顯化,因名之曰:五龍圣母。

郡人聞之,皆此非常也,敢不罄心建廟?由西溝(清泉)蘇村寨上為一股、上佐一股、下佐一股,村民共建,迄今香火不絕。福善福惡,殆無虛日,時旱也,禱之而即應。不惟古忻州一郡為然,則陽曲辛莊高村等處一皆應之,其感應入人心也。深舊化之遠矣。

普濟禪寺,經歷朝維修擴大,香火越盛。后經戰爭,風雨侵蝕,年久失修,文革又遭破壞,廟宇毀壞,塑像無存,但感應仍在。改革開放,國泰民安,由虔誠者率先建廟,經年維修,原三股村民共響應,推選楊白亮、潘先潤、楊和旺為領導,年年修繕,義務投工,并得到上級批準。蒙四方施主捐資出力,真誠支助,使普濟禪寺面貌一新。圣母龍王,神盛顯赫;如來佛主,佛法無邊;佛主菩薩神靈將保佑施主虔誠者、做善事者,獲福無量。

公元二零零二年壬午五月十七日

撰文下佐張選民

書陽曲薛敏政

查我國歷代紀元表可知,碑文所記“漢光武帝”,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初年”為公元25年。碑文所記建寺時間:“漢朝少帝劉義符景平二年。”

閱《二十四史》得知:“少帝劉義符”(406—424年),為南朝宋高祖劉裕長子,小字車兵,永初三年(422年)即位,年號“景平”,南北朝時期宋朝第二位皇帝,非碑文所記“漢朝少帝”。劉義符在位時居喪無禮,在景平二年,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廢為營陽王。

景平二年,為公元423年,是建廟時間。也就是說:西溝娘娘洞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洞門兩側,有兩條木刻楹聯,書為小隸。

飛于天見于田顯征乾象,

油然云沐然雨默感坤靈。

上聯右上方,有一排小字:光緒丁酉季秋上浣。

下聯左下方,有一排小字:知州事許涵度敬書。

查《萬年歷》,光緒丁酉為光緒二十三年,也就是1897年。農歷七、八、九月的雅稱,分別是孟秋、仲秋、季秋。上浣,指每月初一至初十;中浣,指每月十一至二十;下浣,指每月二十至三十。

百度“知州事許涵度”,有以下解釋:“《三朝北盟會編》現存通行本,有光緒四年(1878年)袁祖安活字排印本,光緒三十四年許涵度校刊本。”可見其人為文人。

“知州事許涵度敬書”時間:1897年農歷九月初一至初十中的某天。

所謂“知州事”,應該與如今地級市市長同級。

1:西溝娘娘洞簡介及其它

圣母寺,興建于漢朝光武年間,位于忻州市西溝村南五峰山腳下,坐北向南,依次為:三門、過道殿、正殿、大雄寶殿、寮房。

三門前雙獅雄踞,旗桿屹立。

三門內兩側,各建一間過道殿,也稱馬殿。內有紅黃兩匹駿馬,膘肥體壯,趾高氣揚。三位馬童儀表堂堂,憨態可掬。

正殿(也稱大殿)位于前院與中院之間,殿面三間,懸山頂式建筑,門窗彩畫,艷麗芬芳。正殿內,盛滿鮮花、壽桃、水果的香案上,三柱高香凝神靜氣,兩支紅燭閃耀人心。

大殿正中墻上,高掛光緒二十八年山西巡撫岑春煊奏請光緒帝敕封圣母“普澤圣母”御賜木匾,以及敕封圣旨。圣旨黃鍛面料,上蓋“光緒之寶”御印。

御匾下擺放光緒帝賞賜給“普澤圣母”半副鑾駕。鑾駕兩旁,并列兩把忻州知事許涵度女兒親手刺銹的萬人傘,及寺內全套旗傘執事。

大殿南北墻上,掛著忻州知事陳時俊敬撰“霖雨蒼生”、忻州知事許涵度敬撰“慈云法雨”兩塊匾額。

大殿西,存放前朝歷代皇室帝王、各級官員紳士敬貢的二百多塊牌匾。

大殿東,有兩臺大轎,是“普澤圣母”與龍王爺出行坐具。轎子用上好木料制成,上掛真絲緞料。圣母出洞視察災情,圣母應邀回娘家,人們都要焚香燃燭,鼓樂開道,鑾駕旗傘隨行……

從殿內東北角踏階而上,便是二樓。室內整潔明亮,裝飾華麗優雅,是圣母娘娘就寢之所。內設寢閣,閣內被褥緞料作面,做工精細,寢閣墻上掛滿歷代名人字畫:筆力遒勁老到。字畫下面供桌上,陳列各種古物貢品,種類繁多,工藝卓絕,不論青銅銀器,還是古陶青瓷,均為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整座寢樓,既有濃濃書香氣息,又是一處完整的歷史博物館。

娘娘洞,也稱凝霞洞,坐落在圣母寺院東半山腰間,依山筑就,洞前建樓,樓洞相接。樓為兩層三間,石階砌道,直通殿前。歇山重檐式,青瓦蓋頂,上置脊獸。

洞門外上方,懸掛兩塊御匾,藍底金字,四面鑲邊。光緒五年四月,祈雨靈驗,山西巡撫曾國荃奏請光緒帝賜“沾洽時澎”橫匾。光緒二十七年三月,祈雨靈驗,山西巡撫岑春煊奏請光緒帝賜“神慈優渥”橫匾。

洞門左右懸掛光緒二十三年忻州營都司海瑛敬鐫一副楹聯:

上聯:默禱靈山惟期慰彼黎庶,

下聯:覃□□澤豈徒洗我兵□。

1978年,由西溝村民田生厚、楊清亮提議,組成以上佐村民潘順樓為會長的建寺領導組。各村會首:

上佐村:潘順樓、張根旺、陳金明、潘銀平、潘改鳳;

下佐村:頡白亮、張雙貴、趙春來、郭升堂、張俏有、頡三保;

西溝村:楊清亮、田生厚、榮世元、楊林貴、楊林福、楊端燈、楊有明、張桂桃、孫翠娥;

蘇村:金貴林、張宣賢;

寨上村:郭二樓;

1986年農歷五月十七,圣母寺重新開光施恩。

每年五月十七至十九,是圣母寺傳統廟會。

廟會由三大村聯辦:下佐村、上佐村、西溝村(西溝村占半股,寨上村占半股)。其中,寨上村與蘇村四六分股。

五月十五,寺內張燈結彩,三大村組織儀仗隊,旗傘執事,鼓樂開道,到上佐村外,舉行隆重歡迎儀式:接圣母回洞。

五月十六,從晚上開始,寺內燈火通明,紅燭長亮,善男善女接踵而至,叩拜祈愿。水樓下的龍頭附近,開懷暢飲,掬水暢飲、洗面,意在消災免難,開啟人生智慧。

五月十七,為廟會正日。人們身穿新衣,面帶笑容,手捧壽桃、香燭、匾額,敬神。

五月十八,為圣母誕辰日。陽曲縣楊莊村是圣母娘家,水頭村是圣母外公家。還有辛莊、高村、白村、韓巖村等親族,都來給圣母祝壽、問安。中午寺內大擺宴席,首席楊莊村,次席辛莊村。

廟會結束后,降場喜雨,沖洗寺院周邊雜物。千百年來,這場喜雨從未間斷,當地人稱:洗山雨。

2:曾國荃小傳

曾國荃(1824—1890年),字沅浦,號叔純,湖南雙峰縣荷葉鎮人,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九弟。咸豐二年取優貢生。咸豐六年,攻打太平軍“有功”,賞“偉勇巴圖魯”名號和一品頂戴。同治年間,與郭嵩燾等修篡《湖南通志》。1875年后歷任陜西、山西巡撫、兩廣總督。光緒十年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五年加太子太保銜。翌年卒于位,謚“忠襄”。

李鴻章送挽聯稱:

易名兼胡、左兩公,十六言天語殊褒,恩數更驚棠棣并;

傷逝與彭、楊一歲,二三子輩流向盡,英才尤痛竹林賢。

光緒二十九年刊行《曾忠襄公全集》(全6冊,岳麓書社2006年11月出版)傳世,包括奏疏、書札、文集、批牘、年譜、榮哀錄共67卷,約175萬字。

曾國荃自題、賀贈聯

瓶花落硯香歸字,窗竹鳴琴韻入弦。

——自題書齋手書行書墨跡聯

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

——自箴手書楷體墨跡聯

家無長物琴書自樂,天生高人風雅之宗。

——自題手書楷體墨跡聯

意正心平,和謙致樂;名成德就,謹慎重言。

——自題手書楷體墨跡聯

三島路深浮閬苑,九霞觴滿奏鈞天。

——贈芝岑大公祖仁兄

廉孝相承,世載其德;剛柔相濟,功加于民。

——贈清戶部待補知府王啟恩

3:岑春煊小傳

岑春煊(1861—1933年),原名春澤,字云階,廣西西林縣人。壯族,云貴總督岑毓英之子。少年放蕩不羈,與瑞澄、勞子喬并稱“京城三惡少”。光緒五年,捐官主事,光緒十一年中舉人,任候任郎中。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與光緒出逃,岑春煊首先率部勤王,因此獲得慈禧好感,因功授陜西巡撫,后調任山西巡撫,籌建山西大學堂。光緒二十八年,調任廣東,未及上任,四川總督奎俊因鎮壓四川義和團不力而去職,岑春煊遂赴川署理總督。在任期間,他嚴肅吏制,建立警察制度,一舉彈劾四十余名官員,人送綽號“官屠”,與“士屠”張之洞、“人屠”袁世凱并稱“清末三屠”。

岑春煊歷任廣東布政使、甘肅布政使、山西巡撫、四川總督、云貴總督、兩廣總督等職,所到之處舉新政、辦教育、肅貪懲腐。著《樂齋漫筆》,與韓太初合編著名琴曲《山海凌云》。

4:“丁丑奇荒”簡述及其它

有文字記錄,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國共發生大旱災1056次。光緒皇帝繼位后,伴隨人禍而來的特大天災迎面撲來。光緒三年,北方九省農田顆粒無收,蝗蟲鋪天蓋地,將樹葉、野草都吃光。山西、山東、河南、陜西、直隸五省是重災區,山西最嚴重:一千六百萬人死亡近三分之一,還有幾百萬人逃荒至內蒙,形成“走西口”奇觀。可謂:千里無雞鳴,生民百余一。史稱:丁丑奇荒。

這年,曾國荃出任山西巡撫。

曾國荃向清政府奏報:“晉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余里,饑民至五六百萬口之多。”為活命,老百姓挖觀音土充饑,“泥性發脹,腹破腸摧,同歸于盡。”隨著旱情發展,可食之物罄盡,“人食人”慘劇發生……

著名傳教士李提摩太在日記中寫道:“我們經過許多房屋都沒有門和窗,全部被拆掉賣了當柴燒。屋里廚房的鍋,都是空的,因為賣不掉只好扔在那里,戶主都已走光或死去。”

這種情況下,清政府竟允許種植鴉片。1877年,山西耕地約五百三十萬畝(當時全國耕地約八億畝),竟然有六十萬畝種植鴉片。曾國荃說:“晉省荒歉,雖曰天災,實由人事。因為廣泛種植罌粟,民間糧食儲備漸漸耗空,遇見荒年,幾乎毫無辦法,只能坐以待斃。”

曾國荃前任山西巡撫鮑源深,對山西旱災選擇沉默。

清政府賑災辦法:一是捐官所得。光緒三年七月,清政府發給曾國荃“虛銜實職空白執照”各二千張。在山西開捐外,還到天津、上海、漢口、寧波及皖、湘、閩、粵、桂、川、浙、贛各省設捐輸局,按捐輸數量多少,給捐者不同官銜或官職。此次集捐賑銀達四五百萬兩以上。

二是紳商和百姓義捐。許多南方人“貧士捐膏火,婦女脫簪珥,百工減傭資”,并派代表親自攜帶義捐賑銀到災區,發放到災民手中。

三是華僑捐款。在洋務派活動下,新加坡、小呂宋、暹羅、越南各埠華僑向北方災區捐款。

同時,外國傳教士也加入到賑災活動中,出現了另外一種救濟方式:洋賑。以賑災為手段,吸收教徒,擴大教會組織。

ons????-5???Q?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406評論 6 538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034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413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449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16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559評論 1 325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0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781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27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084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278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49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495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2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172評論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10評論 3 396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41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