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336路是途經我大學門口的一路公交車,很久以前就想寫寫它。因為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真的是驚為天“車”,太巨大了!后來336公交車帶著我去到我各種想去的地方,發生了很多趣事,比如曾經因為超載而輪胎癟了;比如因為車身連接處沒有密封而和舍友變成了泥人而在路邊互相恥笑著對方;再比如后來這么有歷史韻味的車因為北京奧運的來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新車換舊車,令人無比想念!……
2004年的北京,沒有霧霾,336的公交車據說還是80年代更換的那一批紅白相間的樣子,外觀已經破舊不堪,整個車身20米左右,由紅白顏色相間而成。如一個長方形,上半截由幾級透明的玻璃窗組成,特別舊的有的玻璃窗都固定拉不動了,而銜接在玻璃窗下面就是紅與白三截式的車墻了,下面三組輪子也是相當巨大,否則都不能擔負起承載一百來號人的重任。這三節車廂由中間的兩扇折疊的黑色橡皮連接在一起,當大風天路過還沒有鋪上柏油的路段時,坐在車上的人就像在沙漠里逛了一圈,下來全身上下都是泥塵,臉與嘴也是不能幸免的。這樣不環保的設計,據說是為了方便這廝在轉彎時能夠更靈活些。
那一年,第一次看到了這一路公交車時,真是讓我驚嘆不已!首都果然不同凡響,連公交車都如此碩大,簡直堪稱寵然大物啊!而對于從80年代走來的傳言,從336整個車隊的外觀上想是得到了印證,經典的樣式與飽經風雨的滄桑,實在是不負盛名!
話說這樣寵大的其實不只336,基本上3字打頭的公交車都這樣。三節車廂,三扇門,中門上車,前后門下,乘車時倒也是很有秩序。而當汽車要轉彎的時候,尤其是遇到上下班高峰時,坐于中前車廂的售票員就會手拿著小紅三角旗子,將旗子伸出車窗,不停地搖動,有時候口里還會喊著,車輛轉彎,注意安全。這么長的車子,很少有聽見碾壓或者其他的車禍,也許是那時的信息沒有今天傳遞的這么快捷吧!
336路公交車,隨著北京公共交通的不斷完善,也從原來的長線改為如今的從海淀到門頭溝的短線路了。交通線路的變遷,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著,如同古時的絲綢之路,駱駝鈴響徹一路,這336路的古今演變,也頗有耐人尋味的歷史。
336路公交車,原來并不叫336路。它是由原來的36路演變而來,而36路公交車則是在1951年10月份由北京公交一公司開通的,為方便門頭溝區煤礦工人出行,西至門頭溝,東至前門的京門路公交車,路長36.09公里,這是北京第一次開通遠郊縣的公共汽車。直到1972年,36路隨著全北京市的公交線路調整,遂改為336路。
據不負責任的考證,336路公交車道有志于重走當年的駝鈴古道。相傳駝鈴古道始于門頭溝三家店,經石景山五里坨、高井村、模式口等,東行8里至田村,又過八里莊,再往東就是老北京城的阜成門下。那時候,駝鈴古道上的運煤駱駝隊川流不息,對保證老北京的冬季供暖至關重要。如果你對駝鈴古道很感興趣,就去坐336路公交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