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復雜的事情簡單化,術的層面會很復雜,道的層面都很簡單。
2.我們不僅要看到一個人的改變,還要看他是如何去解決問題的。
3.什么時候學習改變都不晚。
4.美好的語言總能給人希望,多說贊美的語言,會讓更多人遇到美好。
5.當我們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更容易看到真相,看到美好。
6.人生有三個層次,生存,生活,生命。生命就是一個人的綻放,能夠進入空性。
7.媽媽的滋養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長期的分離會讓親子之間心的連接受到影響。
8.有的時候知道是頭腦的知道不是心的知道,要打通心和腦的一致,達成身心合一。
9.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要給孩子的成長留有空間。
10.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過程,內心要允許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樣子。
11.拋掉一些不重要的才能抓住重點。
12.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注意跟孩子的同理心是首要的。
13.孩子有脾氣、有性格,還要有匹配的實力,引領孩子鍛煉身體,同時培養孩子的格局。
14.智慧要一點點修,學會覺察當下,一個人的情緒穩定是因為他能感知更大的空間。
15.外在環境投射內在環境,心不靜時多走出去看看,去一些安靜的地方,聽聽音樂會,逛逛博物館,或是學習一些課程,偶爾允許自己可以發些小脾氣。
16.發火就是折騰自己的過程,學會覺察。
17.人生的很多事情如果已經發生,就要學會接納,轉念可以把糟糕的事情變成好事。
18.與人為善有好運,舍得之間得智慧。人生有因果,舍什么就會得什么。
19.孔子十五志于學,這個學不是學,而是道。
20.什么是從現象到本質?研學營中帶孩子去看非遺玉雕,告訴孩子玉不琢不成器,舍掉不要的才能成為最后的“器”,在過程中悟“舍得”。非遺鳥籠區域和大師交流,則是學習熱愛產生卓越。知識是現象,背后體現的則是本質。
21.人生是一個又一個的過程,不同的階段要學會放下一些東西,先把自己活好很重要。
22.一個人的優點同時也是缺點,沒有好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點亮自己才能照亮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