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導入:
? ? ? 江南三大名樓在我國建筑史上熠熠生輝,其中流傳下來的詩詞歌賦更是傳唱不衰。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崔顥的《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范仲淹又在岳陽樓上留下了怎樣的詩篇?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岳陽樓記》。
走近作者:
過渡語:范仲淹是何人?他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作者其人。
? ? ?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兩歲喪父,和母親隨繼父(為小官吏)四處遷徙。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慶歷元年(1041年),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鞏固邊防,使西夏不敢進犯,當時邊塞流行著“軍中有一范,兩賊聞之驚破膽”的話。慶歷三年(1043年),任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政治改革方案,為守舊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他在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文集》傳世。
背景介紹:
過渡語:“言為心聲,書為心畫”,范仲淹又是在何種情形與心境之下寫下了這千古名篇?
?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免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流放鄧州(今河南鄧州市)。慶歷四年(1044)春,滕子京遭誣陷被貶官至岳州(今湖南岳陽)。慶歷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函請范仲淹作記。范仲淹趁作記之機 ,借題發揮,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負,另一方面也含有勸慰滕子京與自己共勉的意思。
朗讀指導:
過渡語:朗讀是我們感知古詩文的第一要訣。請大家先聽讀錄音,感受節奏,標注生字生詞。
1.注意節奏(課件展)
2.出示生字詞
二讀詩文,
2.整體感知
文章寫作思路:敘事---寫景---抒情---議論
文言現象:
1.通假字
2.一詞多義
3.詞類活用
4.古今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