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某個晚上,勇士隊主教練科爾因為杜蘭特受傷后球隊的不穩定表現惆悵難眠,于是撥通恩師的電話……
科爾:“波波老師,我最近有些苦惱,阿杜傷了,球隊戰績有些起伏啊,向老師請教一下”
波波:“哦,是我的得意門生科爾啊,愛徒你且稍安勿躁,待為師明日送你一份禮物 - 據說卡哇伊和阿德這倆貨又去吃路邊攤兒了”
談話到此,點到即止,科爾當然明白老師的用意“這是要讓我雙王啊”!于是感激涕零,師傅待我如此,我不能把便宜占到師傅頭上啊,于是下定決心讓“四個二”,庫里、湯普森、格林、伊戈達拉全部輪休。
于是第二日戰場相見,波波和科爾師徒二人互相看著對方,默默的為對方點了32個贊。
在另一個晚上CP3同樣因為球隊的狀態和何日能摸到西決地板而苦惱,想起了即將到訪的皇帝哥哥,于是撥通這位成功人士的電話……
CP3:“皇帝哥哥,小弟有一事請教,如何才能像你這樣成功的帶領球隊贏球、進總決賽、拿總冠軍?”
皇帝哥哥:“弟弟,哥哥懂了,看哥表現吧”
然后是嘟嘟嘟……的聲音
翌日,比賽都要開打了,CP3始終沒有看到哥哥的身影,連左右護法也都沒見蹤影,直到比賽開始了好一會兒三人才出現在替補席,CP3心里暗自佩服哥哥的情商和智商,哥哥已經讓了一場,剩下的靠我自己了,畢竟: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
以上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確實很雷
。
言歸正傳,最近一段時間整個聯盟都在討論球星輪休問題,尤其是馬刺VS勇士的比賽,馬刺讓雙核“阿德和卡哇伊”,勇士讓四巨頭“庫里,湯普森,格林,伊戈達拉”,再加上養傷的杜蘭特整個勇士的一套“死亡五小”都讓了,這可是萬眾矚目聯盟戰績No.1VSNo.2啊,可能是西部決賽的預演,然而兩隊主教練這么任性的大幅輪休,自家小弟好不容易周末看場球(還是勇士對陣馬刺),打開電視后發現不對,這是什么鬼?兩隊首發一多半不認識!然后微信和我吐槽:我可能看了場假比賽。
還有一場比較引人矚目的比賽是騎士客場對陣快船的比賽中雪藏了“三巨頭”,這可是東部第一VS西部強隊,而且是全美直播的比賽,然而巨頭們卻在替補席,這樣使得“球星輪休”的話題吵的熱熱鬧鬧。
前NBA球星,TNT著名評論員巴克利老師說:球員和經紀人想多賺錢,就是這樣!“喬丹之前缺席比賽么?拉里-伯德、魔術師缺席比賽么?我認為他們都在大學里打了很久,并且他們都在NBA打了10多個賽季,所以球員們現在開始賺錢了就想多打幾年,因為他們想賺錢,就是這樣伙計,別聽這些傻瓜們的托詞,這都是他們的經紀人想讓他們的球員們多打幾年,多賺些錢。”
巴克利總是這么簡單粗暴又直接,但是又有誰會嫌錢多呢?即使真正錢已經掙夠了,作為一個NBA球員誰又不想多打幾個賽季,甚至多拿幾個總冠軍呢?
那么球星輪休對不對?球星輪休又影響了誰?如何正確的輪休球星呢?
其實“球星輪休”這一話題被NBA聯盟、各球隊、球迷、轉播商、贊助商等各界關注,無非是因為“利益”,所謂無利不起早。
就拿巴克利來說,我們要明白巴克利先生只是前NBA球員,現在的身份是TNT的評論員,當然要維護東家的利益,比如評論員好不容易等到一場全美直播的比賽,功課做了一大堆,開打了發現“球隊核心都歇了”,這球還評論個毛啊,先把場上的球員的名字能叫全了再說吧,再想想慘淡的收視率心里更是苦啊。
NBA這樣的聯賽始終是一個大生意,NBA與ESPN、TNT等幾家媒體大鱷有幾百億美元的合同,當然還有大騰訊視頻的網絡直播合同,也是有了這樣的合同球隊工資帽大增,球員的收入也暴漲,但是轉播商需要有精彩的比賽,需要有號召力的球星更多勁爆的表現,更穩定的收視率,得到更高的回報,而不是全美直播的時候巨星們集體輪休,預期收視率暴跌,所以轉播方當然不希望看到球星大面積輪休,恨不得轉播的每場比賽跟總決賽第七場一樣精彩,但是也不希望球星的因過分的被使用而受傷缺席大部分的比賽。
NBA聯盟處在中間,既要對贊助商們負責,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搖錢樹們,畢竟球星們才是收視率的保障,既不能坐視不理,放之任之,也不能步步緊逼,必須要找到一個平衡點,重點、焦點比賽嚴格要求和控制,保證轉播商的利益,一般比賽放松對球隊輪休的管控。
球隊對于“球星輪休”的態度,首先得有自我認識,自己的球隊得有輪休的資本,要么戰績聯盟前列,穩穩的季后賽主場優勢,即使球星輪休也不會影響球隊戰績,像:勇士、馬刺、騎士;要么球隊季后賽無望,即使牟足了勁兒也多贏不了幾場,索性輪休、雪藏球隊老將,一邊鍛煉年輕球員,一邊擺爛以期來年能有一個選秀高順位。但是處于中間的還有季后賽可能的、努努力季后賽還能往前排一排的球隊一般沒什么心思輪休主力,而追逐常規賽MVP的球星自己也不會停下腳步的。
“球星輪休哪家強,德州圣城找馬刺”,馬刺合理的輪休使得鄧肯、吉諾比利、帕克等主將有了更長更健康的職業生涯,而球隊也每年都在季后賽行列,并在十幾年間拿下五個總冠軍,球隊戰績、球員健康、球隊規劃得到良性發展。不過球隊教練咱也別一下把所有球星都輪休了,咱可以一個個來嘛。
反面教材:34歲的科比為了球隊能進季后賽,最后七場場均41分鐘的上場時間,最終身體不堪重負導致跟腱斷裂,然后傷傷停停,最終黃金一代的巨星不得不提前結束職業生涯,而湖人的戰績這幾個賽季也一落千丈;年輕的羅斯,如果不是常規賽的疲憊,季后賽的拼命也不會受傷,復出后再難恢復到巔峰狀態,而公牛的戰績一直很掙扎。
對于球員的上場時間和出勤的合理安排,有助于延長球員的職業生涯,球隊也能維持一個穩定的陣容和戰績。
作為衣食父母的球迷們對于球星輪休的態度要倆說,既愛又恨,愛的是:因為合理的輪休偶像的球員生涯更長,能更長時間的關注偶像的比賽;恨的是:勞資節衣縮食好不容易攢了幾百刀買票過來看你比賽,然而你特么卻輪休了!輪休了!但是冷靜下來,相信每個球迷更愿意偶像多打幾個賽季,而不是糾結這個賽季少打了幾場比賽。
籃球這項運動一直在發展和進步,球星輪休的趨勢是不能阻擋的,因為它是合理的、科學的。就像我們當年打野場不熱身人齊了直接開干,現在呢?個個三十出頭的大小伙都一個個的滑膜炎、髕骨軟化,也是早早的結束了“野場”職業生涯,而現在的年輕人,不論從裝備還是賽前熱身準備都更充分,相信他們會有更長的“野場”職業生涯。
找到一個平衡點,形成良性循環,“球星輪休”不是洪水猛獸,而對各方都是利大于弊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