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話里和母親說,這周末可能不回家。因為不想回家。某種低落的情緒,第一次直接向母親表達出來。我只想安靜地做自己。紛繁凌亂的感受再次來襲,而我終于開始壓制不住了。
也曾細細分析今天自己的生活,幾乎整天見不到一個朋友,甚至一個人。說不孤單是假的,有時更感覺是孤單透了。是孤單夠了,所以習慣了嗎?不,那更像是一種身在局中,無力擺脫的局面。那些匯集在心里的究竟是一些什么啊?所以計劃才有期限吧,而現在的自己,越來越感覺一旦期限到來心愿無法達成,我會選擇退出。說好在期限到來之前不想這些的,但甚至于退出的地點心里都有了主意。
生活看起來安靜極了。除了我的耳鳴,基本上變成一種慢性病。寫字的時候,它就會安靜許多。難道這些個聲響,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喚醒?也許是吧。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力量在指引我的前行。比如,我先前提到我的外教無意間發現我對文字的企圖心。所以,最近的一段日子會成為,我過去很多年以來,文字量化最厲害的時日。
也許生活就應該這樣。極簡的。安靜的一個人看書、寫字,還有學習。記錄自己的歲月,也記錄歲月里細致復雜的清涼細微。經過的人,經歷過的事。當然還有感情。因此,要是這百日的筆記可能最終完成,可以當作是一個文字的練習,也更加是一個艱苦歲月的記錄和記念。當然,有人是不削的,有人是等著看好戲的。我卻依然相信,這個清涼細微的世界里,必然有人理解我這樣跟隨自己內心的原因。
回到熟悉的咖啡館,是突然覺得一個人的日子有點難熬。見一些熟悉的咖啡師,也好有人說說話。我之所以迷戀質館的最初理由,除了情感上的半個“娘家”,還有就是裝飾上說不出理由的精致了。精致,讓我突然想起一個人。未能實現的情感,不必指名道姓。只是,第一面認定的精致也就算了,幾個月以后想起,腦海里反射出的依然是同一個詞。真心不明白,這樣的遇見究竟是什么意義了。精致,加上素凈的文化感,入世的出世,想必就是我心里的純粹了。
回到咖啡館的問題上。因為耳鳴這個病疾,我其實是在一段需要戒咖啡戒茶的日子。那應該只是一種無奈,卻也是一種想做而不能做的不甘心。在這個人群里的感受,是和在圖書館的人群里的感受是不同的。明明追求的是安靜的生活,但一直寂靜無聲卻又是極難承受了。有時候,我也會去思考自己,實際與咖啡圈或者葡萄酒圈的距離。也會因此想起,兩年以前我是為了什么覺得可以留下來。
我其實也不知道,此刻的安靜可以持續多久。今天的生活,依然需要反思的是,學習的部分還做得不足。這樣說吧,季節、天氣帶來的慵懶是確實的。吃得少睡得多,可能也是一個問題。需要去逐步改變,一個蜷縮起來的生活狀態。也卻是身在局中,不知如何突破。
午后的咖啡館,應該算是忙碌的。左手邊,是兩位談事業煩惱的女生;右手邊,是兩位談生活瑣事的老者。也許這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呢?我是一個人。站在自己的十字路口,安靜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