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因為疫情,和既是同事又是閨蜜的銀子沒怎么見面。但心里,都裝著彼此。
想想,和銀子相識以來,也算很特別,兩個人性格相去甚遠,卻成了閨蜜,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我們倆是同事,先在一個校區(qū),后來她調(diào)走,又再調(diào)回來,我們的友誼一直杠杠地。
那一年,她調(diào)走,晚上和她告別。她在馬路那頭,我在馬路這頭,彼此揮手告別。看著她上了27路公交,想著,相處一場,就此分別,我瞬間淚眼婆娑。后來,她說,看著我一直站在那里,她在車上也是瞬間淚眼朦朧。在一起的時候,我們互相有時挺煩彼此的,告?zhèn)€別,還告出了感情。
之后,我們倆經(jīng)常約飯,逛街。每次都是,不約而同地互相帶好吃的。套路通常是,她打開包,掏出好吃的,放到我包里;我把我包里帶給她的好吃的,放到她包里。
平時,她有好吃的,會讓跑校區(qū)的老師給我?guī)怼N乙沧尷蠋煄н^去點什么,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回禮了”。
她有煩心事,我會專程跑過去安慰她,我有煩心事,她就和我約飯。
后來,我們倆又調(diào)到了一起。友誼還是依舊。
總結我們倆的友誼,就是“有來有往”,誰都把付出當做本能。
我們倆身上,都有難能可貴的優(yōu)點,也有顯而易見的缺點。
優(yōu)點,在有來有往中發(fā)揮。缺點,在有來有往中改進。
這就是友誼最好的樣子吧。
2
同事中類似這種有來有往的關系中,還有二毛同志。
二毛同志是學校的保安,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工作之余,在學校養(yǎng)了許多花花草草。二毛超會養(yǎng)花,隨便路邊拔個什么都會開出花來。
我也愛養(yǎng)花,沒事就愛去看他的花,見到喜歡的,就夸夸。二毛同志就爽快地說:“看上哪盆,端走。”
開始,還抹不開面子,二毛見此,就會把花送到我辦公室。我就第二天趕緊給他帶點什么,算是回個禮。
就這么著,你來我往,我陸陸續(xù)續(xù)要了二毛同志四五盆大大小小的花。有時,還會把家里的空花盆,或者好看的小玻璃瓶,拿到學校,交給二毛,他就懂了。給你的時候,總會讓你很滿意。
平時,在學校,彼此有個什么事,只需打個招呼就好了。二毛同志習慣的回答就是:“OK啦!”
疫情來了,二毛同志隔三差五就發(fā)個微信:“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呆在家里別亂跑!”我就回個:“哈嘍哈嘍哈嘍啊。”
人與人,任何一段好的關系,都是這么在有來有往中維系的。
3
當然,生活中也總會遇到,占別人便宜沒夠的人。
在報社上班時期,中午吃飯都是編輯部五六個人一起出去,通常是大家輪流買單。
記得有個男同事,家里情況據(jù)說不太好。輪到他買單的時候,總是磨磨唧唧的。開始,大家就說,那誰,算了算了,你下回吧。
到后來,那誰,就每次理所當然地蹭飯了。畢竟,要天天吃飯,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叫他。
每到了飯點,幾個人就想偷偷溜走。每次,那誰,都能及時地站起來跟上,自言自語說,走,吃飯去。盡管從沒人說破,但大家心里是瞧不起的。
表面上看,是自己一時占了便宜,長遠看,是丟失了人品。
4
鄰居明明給我吐槽了這樣一件事。
明明喜歡運動,和幾個閨蜜經(jīng)常出去爬山。大家約定每次一人帶一個菜,另帶一點水果和主食。
有個閨蜜,每次都找些借口,要么什么都不帶,要么就是帶個涼拌黃瓜,或者炒個黃豆芽。吃的時候,還挑挑揀揀,一會說牛肉欠火候,一會說鹵豆腐干咸了。
和這個閨蜜出去,大家每次都不太舒服。
即便不爬山,平時有個聚會什么的,閨蜜也總是理所當然地占大家的便宜,享受著大家的善意,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種習慣,好像大家就該如此。
明明說,如果閨蜜家里條件不好,大家也沒什么,事實是她家條件比其他人都好,光房子就幾套。
也是,占便宜沒夠,與家里條件好壞沒關系。
明明選擇了敬而遠之。
不動聲色地,遠離相處不舒服的人,已經(jīng)是成年人之間的常態(tài)
古語云:來而不往非禮也。
任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要建立在禮尚往來中。我們常說,親兄弟明算賬。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世界上,如果說,有一種關系不需要回報,那就是父母對兒女的付出。這份愛,我們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