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不到6個月的時間,想想你要做什么?想與誰聊聊?想去哪些地方?
在西藏寺院之中,也有類似的一種修持法門,被稱為“死亡冥想”。其實質就是給自己設置一個臨界點,通過冥想列出想要做的事情清單,然后刪除在你看來不那么重要的事項,剩下的就是你必須要去完成的事情,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正面清單。在生活中要學會做減法,找到自己的優先事項,然后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攻克這些事項,追求卓越。
我的朋友安奈,她是一個典型的事業型女人,管理著一個上百人的團隊。曾經的她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天用,行李箱也是家里一個,辦公室一個,隨時準備出差。家里的寶寶還沒滿月,她就已經站在屬于她的戰場。直到有一天,她在外面出差,因為客戶有事臨時調整見面時間,她去逛商場想給寶寶買衣服,可她忽然發現自己不知道寶寶該穿什么尺碼了,他好像已經長高了好多。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寶寶不再主動親近她,丈夫在家的話也越來越少。她告訴我說,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好失敗,在公司她是果敢的女上司,但在家里她卻是一個缺位者和可有可無的人物。出差回去以后,她果斷地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進行了一個詳細的深度的梳理,重新制定職業規劃,并與上司商量,作了一個工作的調整,保證每周至少要抽出兩天時間來陪伴家人。前幾天見到她,她正抱著寶寶陪丈夫逛街,一家人其樂融融,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光彩,看來她已經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個甜蜜點。
安奈是聰明和幸運的,她能夠很快發現問題并果斷改變加以執行,但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卻總是差那么一點點決心和毅力。即使他的生活一團糟,即使他發現了問題,即使他非常想要去改變,可卻總是望難生畏,行到半路就又回到原點。
美國暢銷書作家克里斯汀·卡特 (Christine Carter)的《好好學習,好好生活》提出了一個找到工作和生活的甜蜜點的簡單公式:稍作調整+打開自動駕駛模式+解放自己+培養感情+適當容忍不適=甜蜜點。它提出用培養微習慣來激活自己思維的“大象”,并將這些習慣通過固化流程的方式,把刻意練習變成自己的潛意識,用潛意識代替指令來引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從而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甜蜜點。
書中具體提出了微習慣養成的二十一個建議:
01將整個計劃寫下來(要讓自己明白要做什么,通過顯性的呈現,讓自己找準目標),如我的優先事項是保持健康和幸福、呵護身邊人、寫書、努力成為一個演說家;
02找出小習慣;
03拋開野心(做計劃不要給自己要求那么高,要制定符合實際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
04習慣里的關鍵小習慣,如作者提到她會在9點15關掉所有電子設備,這樣利于目標任務的執行;
05提前做好準備,特別是要提前思考可能會出現的困難,針對這些阻力想一些措施來克服;
06找出你的觸發因素,如要堅持鍛煉需找到早起這個因素;
07找到內在的獎勵,除了物質外,更多還是要讓自己有完成任務的愉悅感;
08測量進度(可用軟件如打卡);
09避免自我懈怠;
10鍛煉意志力肌肉;
11盡量事先做好決策;
12自我安慰(允許自己有小小的失敗);
13小睡一會兒(能夠保持充足的精力);
14來點下午茶;
15不說決不;
16后援團的支持(你身邊的親人、朋友是你最大的后援團);
17允許自己緩慢的進步;
18預期失敗;
19當心管他呢效應(破堤效應);
20重新組合,修改調整,加倍投入;
21越挫越勇,重新開始。
在不同階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先待辦事項清單。將工作和生活平衡好,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但沒有勝負結果,因為這都取決于我們自己的選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當你從繁忙的事務性工作中抽離出來,是否可以捫心自問:這是我想要的狀態么?我想要的生活是這樣子的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需要盡快做一個調整,因為在不斷的調整和磨合中,我們會越來越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樣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從而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甜蜜點。當然,這一切,最重要的就是行動!所以,嘿,朋友,你還在等什么?趕快操練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