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趙薇拍的《致青春》大火,從此開啟了全民懷舊浪潮。自此,國產青春片是一部接著一部地拍,都想要從這個剛剛開發的市場上分一杯羹。但出彩者卻是寥寥無幾,去年《七月與安生》市場反響很好,但也僅得益于兩位年輕派金馬影后的精彩演出,如果主演換人,僅憑故事情節也很難吸引觀眾。這樣的電影,想必也難以挑起國產青春片的大梁。
蘇有朋講:“趙導的《致青春》是要被奉上神壇的。”我覺得這句話有些恭維,但事實確實如此。不管后來的導演們如何努力,鮮有超過《致青春》的國產青春片出現。
“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青春是用來追憶的,當你懷揣著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將它耗盡后再回過頭來看,一切才有意義,愛過我們的人和傷害過我們的人,都是我們存在的意義。”
確實如此,好多事情和青春聯系在一起就是美好,離開青春就是傻帽。青春一去不復返,你在青春里愛過誰?又負過誰?也許過去的事理也理不清,說也說不通,但那些事都是真真切切發生過的,好的壞的都將成為回憶,而回憶漫漫,成為獨一無二的你。
你是否還記得前桌的那位姑娘?她的麻花辮時常碰到你的桌子,看著她濃密的黑發,你想:長大以后一定要娶個梳著兩條麻花辮的老婆。事隔經年,麻花辮早已退出歷史舞臺,而魚骨發正當紅,你再也遇不到當初那樣的麻花頭,而那位姑娘也早已失去了聯絡,于是你訕訕地想:其實魚骨發也不錯,但心里還偷偷地懷念那時的姑娘,那時的自己,可是再也回不去了。
你是否還記得校門口你最愛吃的那家煎餅果子?那時候你想: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了,殊不知后來的你,也喜歡上了烤紅薯,大排檔,甚至覺得這些口感更好,而校門口的煎餅果子也換了一撥又一撥賣家,于是你再也不吃煎餅果子了,總覺得后來吃到的不是那個味。
你是否還記得曾經被你捉弄過的數學教師?今年他六十二了,女兒因為車禍去世,妻子也瘋了,你和同學商量著去看看他。但終是沒有去成,因為你們那天在他家樓下,從窗子外隱約聽到了他的哭聲,他也不想這么狼狽的見學生吧,于是你停下了腳步,原路返回。
你是否還記得你的前任?對,就那位因為異地和你分手的姑娘,你曾想著非君不娶,卻也今日在妻子的溫柔鄉里優哉游哉的,只是偶爾想到她,還是會感嘆情深緣淺,一生遺憾。聽說她前幾年結婚了,一次出差你到她的城市,你便想見見她,只是看看她好不好。她如約而至,只是身邊帶了一個三五歲大的小孩,一頓飯的功夫她都在照顧小孩,甚至都沒仔細瞧過你一眼。你正在默默地感嘆往事不堪回首時,妻子的電話來了,她說她想你,后天回來給你燉骨頭。你突然就想:老婆還是自己的好,應了那句老話:不如憐取眼前人!
或許,關于青春的種種,你都記憶猶新;又或許,關于青春,你沒有幾許回憶。但這都不重要了,過去早已過去,未來的還未來,一切還來得及。
青春之所以美好,不過是因為每一個人的一生有且僅有一次經歷的機會,而人的記憶具有獨特的凈化功能,那些過去在你一遍又一遍回憶的過程中早已洗盡纖塵,獨留精華了。
你如果是聰明人,又何必久久佇立在青春回憶的門口不肯離去呢?
回憶再美好,都只是過去,而現在才是真正能握在手里的,未來更需要你用汗水、淚水去創造的,回憶過去,不如珍惜現在,創造未來。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愿你活在當下,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