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的性質是:助人自助。這決定了,有“求”才能“幫”——“求”在先,“幫”在后。
昨天接到某知名咨詢師培訓機構負責人的電話,要求我給咨詢師們出一道結業考試題,并希望能夠給出答案和說明。
思考之后,題目如下:
深愛著自己妻子的某心理咨詢師,突然得知自己的妻子跟其男同事關系曖昧。
請回答:
(1)從理論上講,該咨詢師通常會出現一系列怎樣的心理變化?請結合案例進行具體解釋。
(2)該咨詢師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3)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您,該如何幫助他?
滿分100分,第1問和第2問各30分,第3問40分。
參考答案及考察要點:
(1)主要考察“哀傷的五個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或稱“庫伯勒-羅絲模型”(Kübler-Ross model),即: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抑郁(Depression),接受(Acception)。
由于深愛著自己的妻子,該咨詢師在得知妻子與男同事的曖昧關系后,第一反應是不承認事實,從動力學的角度講,否認是一種無意識的心理防御。此階段,他會反復確證。
接下來,他開始憤怒異常。而由于意識到自己遭受了情感挫折,根據社會心理學的“挫折-侵犯學說”,這種憤怒會變成攻擊行為。如果該咨詢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他會將攻擊向外,并以象征化的方式表達;而如果該咨詢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他的攻擊對象將是自己,臨床上可能會跳過討價還價的第三階段而直接表現為抑郁。
一般而言,憤怒之后就是向現實妥協,心境也逐漸恢復平靜。這是內心討價還價以及利弊權衡的結果。
再往下就是抑郁了,他會愧疚和悔恨:不再怨天尤人,而是覺得自己無能或不如妻子的那位男同事,繼而表現出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過多),喜歡安靜獨處,嚴重者會思維遲緩、情緒低落、動作減少……
該咨詢師只有經過抑郁階段,才能最終接受,以理性的態度與妻子談論和處理這件事。
(2)該問題主要考察即將畢業的咨詢師們,是將案例中的同行看作“作為男人的心理咨詢師”?還是“作為心理咨詢師的男人”?
當然,那位遭遇妻子與男同事曖昧的同行首先是一個男人,其次才是一個咨詢師。這決定了:面對此種遭遇,他會做出任何一個男人可能做出來的任何反應!比如忍氣吞聲、報復妻子的男同事、對妻子施以暴力……均得滿分。
如果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只把同行作為“咨詢師”對待,而不再把他當“男人”看,那么,無論理論上解釋得多完美,均以零分判處。
(3)最后一個問題所考察的重點,涉及到了畢業生們是否明確心理咨詢的性質。一個不明確心理咨詢性質并按此操作的咨詢師,即使獲得了證書,也仍是不合格的。
心理咨詢的性質是:助人自助。這決定了,有“求”才能“幫”——“求”在先,“幫”在后。
因此,承接上一問,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只能是:這位“作為男人的咨詢師”向作為咨詢師的您求助了嗎?
如果人家沒有“求”,您是不該“幫”的——盡管您能幫!也就是說,此時您提供的任何幫助都是不專業的。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個問句,設計的目的就是期望即將畢業的咨詢師們不能按照考官譜好的曲子跳舞,而是主動并敢于提出問題!
當然,在整個考題的背后還隱藏著一個難以言說的密秘,可能會導致兩個家庭的解體或幾個人的身敗名裂甚至是殺戮,沒有經歷過的人哪怕能回答得了,卻又怎么能參透呢?
當心理咨詢師的帽子綠了的時候,這就不僅僅是一個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