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者》開播一年多了,去年山影的兩部戲簡直萬人空巷,不要跟我說bug有多多,戲若都如此用心,再多bug我也愿意義無反顧往里跳。
圖片是我千辛萬苦(截圖)得來的,是明臺第一天上學(xué),哥哥明樓送送弟弟明臺去學(xué)校時,看弟弟鞋帶松了,就蹲下來給弟弟系鞋帶,無巧不成書,這個時候正好有個沒事做剛好又拿著攝像機的大兄弟路過,就給拍了下來,由此可見,那個年代的記者都是很有遠(yuǎn)見的,他一眼就看出了這二位將來必成大器,所以那么多大新聞他不管,就為了等這一幕溫馨的畫面。【咳咳,我開玩笑的】
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真的十分羨慕,羨慕明臺有這么貼心的哥哥。多少次我問我爹媽,為啥不給我生個哥哥?沒有哥哥生個姐姐也行啊。
我不知道別人的爹媽作何感想,換做是我自己,肯定努力掩飾自己嫌棄的表情然后柔聲說道:滾。
果然我是我爹媽親生的,他們比我還簡單粗暴,對于他們解釋不清的問題,武力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一頓“暴揍”:“就你話多!”
我很識趣的不再隨便開口,只在逢年過節(jié)他們心情好的時候,跟二老委婉建議,你們考慮現(xiàn)在再給我生個哥哥唄。
年幼無知,根本不知道這輩子都不可能再有哥哥了,天知道我為此45°角仰望天空惆悵了多久。
江直樹小時候被他媽當(dāng)女娃娃養(yǎng),我從小就被當(dāng)做男孩子待,沒有裙子,炸毛的短發(fā),配上我自己越是天熱越是往外跑的我至今想不明白為什么的行為性格,我看過照片,聽我媽說那時剛好路過一個照相的,她火急火燎的把玩的正嗨的我找回來,又不知道從哪旮旯掏出一把七彩的小傘,按理說要多洋氣有多洋氣,結(jié)果呢,我臉頰的汗還沒有干,氣息沒有調(diào)勻,臉是黑紅黑紅的,滿眼無奈的盯著攝影師:這家伙是要搞事啊。畢竟那時候我不敢反抗我媽,只能屈服。
或許這個攝影師跟拍明家兄弟的攝影師一樣,看出我骨骼驚奇必成大器,所以即便看我滿臉傲嬌不笑也要堅持(收了我媽的錢)給我拍照。
若不是照片,可能那些細(xì)致入微的場景我們誰都記不起來了,而我,卻是連照片上的人都不認(rèn)識。
父母口中的我跟記憶中的我相去甚遠(yuǎn),我能夠想起來的我,已經(jīng)不會四處瘋跑而是大人眼中斯斯文文柔柔弱弱的小姑娘,并且極其愛哭。
我是個很扛揍的人,卻不是個很扛說的人,父母的語氣稍微重一點,我就忍不住要哭,一想到這里,我就汗顏,忍不住又要嫌棄自己,不過也因此免了不少的打。
那個時候農(nóng)村的教育方式跟城市相去甚遠(yuǎn),大人們似乎以為小孩都是無心的,什么話都能夠扛得住。
幾乎每個小孩都會問:我是從哪里來的?
這種對于孩子來說并不是白癡問題,而是十分高深的哲學(xué)問題,但卻對年輕羞澀的父母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他們原本接受的相關(guān)教育就不全面,更不要說如何科學(xué)委婉簡單明了的告訴孩子了。
于是他們眾口一詞:撿來的。那時候撿來的有很多版本,馬路邊上廁所里,要飯的口袋馬桶邊,還能夠若有其事的渲染出一個場景,一個個都可以去當(dāng)編劇段子手,可苦了我們一眾不懂事的孩子。
成人不懂小孩的恐懼,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他們總把小孩當(dāng)會說話的玩具,編完了故事還想測試一下效果,于是我親身體驗了一個:
——你是你爸媽從馬路上撿來的你知不知道?
小時候爸爸常年不在家,所以他一在家我就十分粘他,走到哪跟到哪,像個小尾巴,當(dāng)時他們是當(dāng)著我爸的面這么說的,我又在吃飯,看了一眼爸爸,堅定道:
——我是我媽生的,我是夏天生的。
——你才不是夏天生的,你是你爸媽在雪地里撿來的,你爸媽騙你呢。
這種話聽的多了,我會這么簡單就信?我吃我的飯,不相信他們的話,是的,他們,一群家長。他們繼續(xù)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真的,大家都知道,就是不告訴你。
——是啊,你爸媽要給你生小弟弟了,生完弟弟就不要你了。
他們一臉認(rèn)真我一小孩如何辨識?所以有些遲疑,他們見狀趁勝追擊:
——我跟你說啊,你爸媽有了小弟弟就不給你飯吃了,也不給你上學(xué),你每天都在在家做事。
——是啊,撿來的孩子誰喜歡啊。
——我不是撿來的!
——你還不是撿來的?你不信問你爸,當(dāng)著我們的面,你爸不會給你說謊。
——是啊,這丫頭可憐啊,他爸媽要生小弟弟不要她了。
群演感情對話到位,我當(dāng)時惶恐的不敢看我爸,他要是點頭了我可怎么辦?我遲遲沒聽到我爸肯定的聲音,整個世界都在一點點崩塌,然后忍不住哇一聲哭出來。
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
我就一動不動的站在人前,我哭起來的時候,我爸立馬就把我攬在懷里:你這傻孩子,別人說什么你都信啊,你不是撿來的,他們家孩子才是撿來的。
我還在哭,那些家長繼續(xù)看熱鬧不嫌事大:
——你爸要小二子不要你咯。
本來情緒就收不住,這么一說,簡直崩潰——真的沒人要我了。
我那時候老傷心了,怎么哄都沒用。我也不知道我爸媽哄了多久我才好,反正從此以后再也沒有說過我是撿來的。別人一說,我爸媽也會立刻出來糾正,想必也是被那回哭給整怕了,所以不怪別人說乖孩子沒有糖吃。
孩子是最單純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信。
近來二胎政策開放,多少父母想要二胎,卻被自己孩子限制,甚至有孩子以死相迫,你敢說他們沒有遇到我遇到的那群家長?
孩子之所以為孩子,沒有經(jīng)驗,更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是他們不愿意有個姐妹兄弟,而是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dǎo),對未知本就無知,加上錯誤的引導(dǎo),導(dǎo)致內(nèi)心生了一塊無底洞,不知深淺,越想越怕。
多少無聊的家長以此為趣,造謠生事,在小夫婦還沒有二胎打算的時候,就在孩子心里留下一顆恐懼的種子:媽媽肚子里不是來陪伴我的親愛的弟弟妹妹,而是來搶我的衣服鞋子牛奶面包還有爸爸媽媽愛的小魔頭。
等到幾年后,夫婦打算添個小二,這個想法像是一劑超級生長激素,瞬間讓孩子心里那顆恐懼的種子長成蒼天大樹。
這個時候你忘了那些成人帶給孩子的傷害,摧毀了他的自信,還要反過來責(zé)備孩子,這么大了竟然這么任性不懂事。
年紀(jì)越小的孩子,越受不得傷害,從小接受的教育是1+1=2,你偏偏讓他相信等于3,還要埋怨他不懂事,孩子何其無辜?
在明知道“爸爸媽媽生了二胎就會不要自己,不愛自己”自己的情況下,你讓他怎么辦?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的天地和依賴的港灣,有個人要來毀他的天地,拆他的港灣,你讓小小的他如何接受?你以為的微不足道,可有理會過他多少次被噩夢驚醒?
所以,對待孩子,請務(wù)必認(rèn)真,別把成人的想法強加給他,在別人每一個玩笑的時候給他堅定的支持,讓他明白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時候是鬧著玩什么時候是走了心。
交流是一門藝術(shù),跟孩子交流難道不是?
孩子不懂,是因為他還小,沒任何經(jīng)驗,你若不懂,請你多多學(xué)習(xí),他人小心嬌,受的傷害就如同小樹被劃了一道傷口,那傷口只會隨著成長不斷擴(kuò)大。
當(dāng)別人說他很差,要告訴他,在爸爸媽媽心中你是最棒的,我們相信下一次你會做得更好;當(dāng)別人說他會被拋棄,要告訴他不會,爸爸媽媽永遠(yuǎn)愛你。
有時候,你的堅定就是孩子自信最根本的來源!
孩子的腦回路跟成人不同,當(dāng)孩子問你,我是從哪里來的,你最好要弄清楚,他到底問的是什么?
或許只是因為幼兒園新來了一個小娃娃,說他是從上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