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優秀的國外作曲編曲教程請戳這里哦:作曲編曲相關講座資料翻譯整理
原文地址:一夜漬け 音楽理論
1、旋律的創作方法
在介紹作曲的部分,所有的說明都是以C大調為前提進行的。
首先,我們先不管音階,只卡考慮音符的時值,然后即興地試著創作一個小節。比如就像是“dang dang da da da dang”這樣子簡單的節奏。
接下來,我們給這個節奏加上音符。
這里并沒有什么要講究的地方,所以我們就隨便地加把音符上去吧。
這樣一來,我們就完成一個小節的旋律了
接下來,我們把這段旋律反復4次來聽聽效果。
覺得還是想要讓第4小節發生變化吧?
于是,我們試著把第四小節做個變化。
光是這么一來,一下子就有了旋律的感覺了呢。
接下來我們試著把第二小節做個變化吧。
變成第4小節稍微做了一點變化的形式。
感覺漸入佳境了。
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把第3小節試著做變化。
然后我們放眼于整體,做一些細小的修正。
就結果而言,最初的那個“dang dang da da dang”節奏已經不見了,但是我們并沒有去必要在意這一點。
我們就不斷地“怎么好聽就怎么修改”下去吧。
2、旋律的運動方法
下面我們試著整理一下旋律的運動方法。
1. 級進(do→shi、do→re),即移動到同一個調上的相鄰音上;
2. 跳進(do→mi),至于要跳多遠,有若干種模式;
3. 同音反復(do→do);
4. 延長音(嚴格來說這個不算旋律的運動)
圖譯:延長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這里就是一種延長。
5.休止(即不發音。嚴格來講這個也不算旋律的運動)
只要我們心里牢記這5種模式,那么就能夠寫出漂亮的旋律來。
至于說要怎么牢記,由于基本上一段連續的旋律都是4-8小節,那么我們把這5種模式(盡可能多地)都運用進去就能夠讓旋律變得好聽了。
3、根據和弦寫旋律
在我們根據和弦寫旋律的時候,
如果我們只用和弦的構成音來編寫旋律的話,
那么和弦和旋律一定是相配的。
但是,我們要如何使用和弦外音才好呢?
1.從和弦內音開始往相鄰方向移動之后,再進一步移動到構成音上;
2.在和弦發生變化之前,移動到下一個和弦的構成音上,在和弦改變之后繼續保持同一個音;
圖譯:下一個和弦的構成音
EX2.把和弦變化的位置錯開,仍然形成構成音。
圖譯:在這里也可以進行和弦的變化,這個時候的旋律上音也是C和弦的構成音。
從原理上講,和弦外音都屬于臨時音。并不適合將和弦外音進行同音反復或者延長等處理。
此外,和弦外音也基本不會跳進。
4、為旋律配和弦
我們試著為旋律配上和弦。
我們的思路基本上和通過和弦寫旋律的時候一樣。
作為嘗試,我們先試著給之前我們編寫的那段旋律配上和弦吧。
也請大家自己進行考慮。
基本上和“例1”都是同樣的感覺對吧。
我們并沒有那個必要去給旋律加上極具創新性的和弦進行呢。
只要配上基本和弦就行了。
在配和弦的時候我希望大家心里牢記的一點,那就是到底是“1小節一個和弦”、“1小節2個和弦”、“2小節一個和弦”、還是“1拍一個和弦”。
一首歌的氛圍、速度感等會因為這一點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在一首曲子最后的音是C音的時候,最后的和弦配C和弦會很好。反過來說,旋律的最后,最好是C和弦的構成音(C、E、G)。
5、發展歌曲
我們試著把前面的4小節曲子發展成8小節的曲子。
首先我們試著單純地把4小節的曲子反復2次變成8小節。
圖譯:在這里會產生一種終止感。
這樣一來我們僅僅是把4小節的旋律反復了2次,我們接下來把它改造成8小節的旋律吧。
在前面我說過4小節的曲子的話,在第4小節上配C和弦會產生終止感,而8小節的曲子則是在第8小節上配C和弦。
這樣一來,為了消除第4小節的終止感,我們把它變成屬和弦G和希臘。自然而然地,為了和和弦相配,我們也變化了旋律。
圖譯:(上右)接續感。(下右)終止感。
當我們已經完成了8小節的旋律之后,接下來我們就把它作為A段、B段、副歌等部分進行連接就行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