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趙志祥老師的《兔子與莊子》
? ? ? ? ? ? ? ? ? ? ? ? ? 1
? 我一并看了十多個教學光碟,是“千課萬人”的名師們的作文課。其間有一個光碟看后,甚是舒服,想看第二遍。于是,看了第二遍。還不過癮,想看第三遍,于是,看了第三遍。過了幾天,我對自己說,這么多名師上課,還有大作家梁曉聲上課,為什么我總放不下這個老師的課呢?于是,我又靜靜地看了一遍。一個月,把同一課看了四遍,我實在是“拗”,我服了我自己。當然,是因為我更是服了這節課——《兔子與莊子》
? ? ? ? 上這節課的老師是深圳名師趙志祥。
? ? ?
? ? ? ? ? ? ? ? ? ? ? ? ? ? ? ? 2
? ? 這節課為什么令人迷戀?
? ? 我想,首先應是它的主設計。
? ? ? 這節作文課主要是借繪本作為主載體來練寫。繪本講的是一只兔子撿到一件紅褲衩,把它當帽子戴在了頭上,動物們看了都紛紛夸贊,這頂帽子好。但驢博士對小兔子道出了真相。小兔子便穿上褲衩,動物們看了都覺得不好看。最后小兔子又把它戴到了頭上……繪本其實很簡單,就這樣就完了。但趙老師不簡單,他對繪本進行了再創作,用八個字“愚昧透頂,氣煞我也”拉伸繪本,拉寬課堂,接著是兔子和驢博士去找莊子評理,讓兔子很開心,讓驢博士也釋然了。
? ? ? 課堂主環節有三個——
? ? 一、看繪本到驢博士告訴兔子它戴的不是帽子是褲衩處,讓學生練寫。
? ? 二、看到兔子穿上褲衩,動物們都表示不好看,兔子決定:就把它當帽子處,讓學生體會用文言練寫。
? 三、找到莊子后,讓學生用文言寫發生了什么。
? ? ? 兔子與莊子——
? ? ? 讓一種小動物與一個大圣人相遇。
? ? ? 讓現代繪本與古時經典相遇。
? ? ? 讓一個童話與文言文相遇。
? ? ? 讓它們再與一群靈動的孩子相遇。
? ? ? 一只尊重自己內心的兔子,一個自在逍遙的圣人哲人,一群快樂練寫的孩子,一個能說會寫的師者……從畫到文,從物到人,從事到理,從古到今,從看到說,從說到寫,從段到篇……
? ? ? 美哉!快哉!
? ? ? 快哉!美哉!
? ?
? ?
? ? ? ? ? ? ? ? ? ? ? ? ? 3
? ? 這節課為什么讓人迷戀?
? ? 很大程度還因為趙老師的語言魅力。
? ? 徐立特說,當一個好老師,三分靠內才,七分靠口才。可見作為一位老師,教學語言的魅力有多重要!夸美紐斯也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發出知識的溪流。
? 崔巒老師曾說過,趙老師的課,師生心理零距離。為什么會零距離?很大程度是靠語言。
? ? 趙老師的語言讓人放松。他在課上會冒出這樣的口語:唉呀我的媽呀!一——我把我家底都露出來了。——我弱弱地問一句——咱不是一年級的BB……這樣的話在課堂出現,意味著老師是一個和學生輕松對話的人,首先是一個活潑生動有童趣的人,然后才是老師。如果一個老師的每一句話都讓人思索讓人銘記,著實是太累了!
? ? 趙老師的語言讓人自信。他的話是極能讓人有自我感的,夸人,誰都會,夸得讓人美滋滋夸到別人心窩子去,就不是人人都會的了。我們現在看幾個例子——
? ? 你們的校長是不是羅才軍,他是語文名師,很厲害。你們的學校是不是百年名校——杭州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化名城。一開課就把人家校長、學校、城市給夸得不留痕跡。
? ? ? 我把課題《兔子與莊子》說成了《兔子和莊子》,說明老師也會犯錯,你們能原諒我嗎?(學生說能)真是一班善解人意情商極高的同學。
? ? 我拿眼睛瞪著你有兩層含義,第一,你這孩子,把我即將要點題的話都說出來了,我有點討厭你!第二,我不得不贊嘆,所以故意瞪著,等老師們為你鼓掌。
? ? 我欣賞你說話的樣子,這叫自豪,這叫神氣,這叫六年級小女生少有的萌噠噠的心態,這叫陽光。
? ? 你是想給我鼓掌嗎?大氣,謝謝你。
? ? 人要是一萌,關鍵時刻總能說到點子上。
? ? 趙老師的話讓人深思。當一個孩子說到兔子把褲衩穿到屁股上時,學生聽到“屁股”都笑,孩子說到這個詞時也很不好意思。趙老師是這樣說的:為什么要笑呢?穿到屁股上太正常了!如果一說到“屁股”就感到害羞很不好意思,這只能說,你的心里長毛了!太正常了!沒有屁股你能安穩地坐在這兒嗎?美國的一名心理學家說過,一個人成就的大小就取決于你的屁股,就是看你能不能坐得住!不要一說到身體的的某部位就和一些亂七八糟的事連在一起,本來純凈的我們被那些世俗的東西污染,我們就慢慢變得不純了。
? ? 當時,趙老師說這番話時,一股股正氣凈化了這個班級也凈化了整個聽課場。
? ? 當拉動課堂的八個字“愚昧透頂,氣煞我也”出現時,趙老師讓學生猜是誰說的。學生說,是莊子。趙老師說,如果他這么說,他還是莊子嗎?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機鋒的反問,不用再講,學生就會了然。
? ? ? ? ? ? ? ? 4
? ? 這節課讓人戀還因為它在推動學生的表達。其實我們很多老師甚至名師的作文課設計很精彩,的確是能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可是,對于如何準確或曰精準的表達是沒有用力的。無疑,趙老師在語言的指導上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的。
? ? 有一學生寫“驢不服,與兔辯之。”趙老師說,如果這樣寫,莊子的出現就太突兀了。學生便改為“驢不服,與兔子一起找莊子。”趙老師說,“找”,換個詞,學生換成“尋”,趙老師說,對圣賢不能是簡單的地“尋”。學生改為“拜見”,有一個學生說,“拜謁”更好。趙老師說,這個詞用的好!
? ? ? 有一學生寫“子非兔,焉知兔之樂”后面還寫“子非驢,焉知驢之樂。”趙老師先是贊:人家從頭到尾都沒舉手,現在站起來了也是細聲細語,貌似很靦腆,其實腹有詩書,胸藏萬匯。有個作家余華也是這樣的人。然后說,第二句要改改,不是驢之樂,驢在這種情況哪樂得起來。應是“子非驢,焉知驢之苦”
? ? 有個學生寫“驢大怒。”趙老師說,應是“驢甚怒”
? ? 有一學生結尾寫“兔得意,驢無話可說”。趙老師先問驢為什么無話可說,然后讓學生改,學生改為,“驢有慚色”,趙老師說,改為“愧色”更好。趙老師說,我們可把驢想得好一些,它畢竟是個博士,能得到圣人莊子的點化,作為一個學者應該感到很高興,要是我寫,就會寫“兔得意,驢欣然。”
?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 ? 于永正老師說,語文老師要做語言醫生。
? ? 好的作文課,當然有好的語言指導。
? ? ? ? ? ? ? ? ? ? ? ? ? ? ? 5
? ? 這節課有味道還在于它的隱和顯。隱,不說這是個什么繪本。有關圖畫知識不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去問美術老師。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有絕對。從開課,作文的難與不難也不絕對。這課顯然不是一個童話故事的拓展,而是一種哲學思想的啟蒙。
? ? 這節課的味道還在于他的莊與諧。這是一個與褲衩有關的事,也是一個蘊含深刻哲理的故事。老師有時是那么的詼諧幽默,有時又是那么的鄭重莊嚴。
? ? ? 這節課的味道還在于他的揚與抑。對好的對美的,趙老師是有層次有格調地夸,對于不好的,趙老師是重重地批評與引導。課中,趙老師還這樣嚴肅批評聽課的老師“有的老師手機響了五次了”
? ? 就連趙老師給學生作作文錦囊的方式,也是如此用心如此精心。本來是每個人都要發的,最后成了每個人自己求來的。
? ? 寫到這里,夜已極深。為什么一節課那么有魅力?是因為老師極有魅力。老師的魅力如何來?靠修煉智慧。如何修煉智慧?要讀書,要實踐,要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