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高考出分之后,有人問:“你們學校考得怎么樣?”我實話實說:“我覺得考得挺好的,以學校目前的生源,600分以上能上10多個,好幾個班都是百分之百的升學率,二本上線率達到83.4%,能讓600多個家庭沉浸在孩子上大學的喜悅中,我覺得真的很不錯。”中考選拔時與那些名校成績上差了那么一大截。但是通過在學校三年的學習,他們也取得了這樣優異的成績,我覺得這是他們的驕傲,也是老師們付出的辛苦之后的非凡收獲。
? ? ? ? 不過許多人還是認為:“還是不行啊,沒狀元,越來越不行了。”
? ? ? ? 無語凝噎。
? ? ? ? “狀元”真的是那么重要嗎?這并不是酸葡萄心理。當教育變成了功利的角斗場,學校間要通過貶低對方,甚至用金錢等手段去做生源的競爭時,教育似乎就失去了原有的純潔性了。
? ? ? ? 如果我是學生家長,我的孩子只是一名智力中等的學生,我是會選擇出了“狀元”的學校,還是會選擇升學率和老師關注度較高的學校?我覺得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在某個階段獲得“第一名”當然是值得慶賀的,但是中國人是不是太重視這個“第一”了?奧運會得了金牌和得了銀牌待遇不能同日而語;高考得“狀元”之后媒體大肆報道;申請國外大學也要看“排名”是怎么樣,排名在第一的和排名在第二的,就認為“第一”就是比“第二”要好;國內的高校也為了“第一”還是“第二”爭得頭破血流。“
? ? ? ? 第一”真的那么重要嗎?我看不出來“第一名”的學生和“第十名”的學生有什么本質上的差別,也許就是一道牛頓第二定律的選擇題對與錯的區別,可是到了社會上,牛二定律與我們的生活有幾毛錢的關系?
? ? ? ? 成績、分數、數字可以用名次來排定,那么其它的呢?一枝花朵如何來評定它是不是“第一”?哦,對了,有些地方是會評選“花王”的,大概直徑越大獲勝的可能性會越大,但直徑越大,就能夠證明它最美、最香、最讓人喜歡嗎?一個學生成績在某個階段最好,是不是就能證明他的性格最完美、將來的成就最輝煌、待人處事最優秀?
? ? ? ? 如果我有一個孩子,我一定不會逼著他考“第一”,也不會讓他“比別的孩子都強”,他只需要付出自己能力內能夠做到的努力,能夠做到自己所能達到的最好,這就是“第一”。
? ? ? ? 一個正常的國度,是不會把目光都集中在“第一”“狀元”上面的,金字塔塔尖是眾人仰望的,因此它不再需要過多的關注,而金字塔的底座才是讓它保持堅實的基礎。
? ? ? ? 教育不僅僅是多少個狀元,多少個北大、清華。
? ? ? ? 普惠的教育才是更重要的。
? ? ? ? 因此,我們希望我們的教育在回首時能自豪的說:“我們學校出過10位詩人,8位小說家,7位科學家,6位冒險家,5位商界精英,4位政治家,3位藝術家,2位教育家,還有1位幻想家。還有數不清的盡職盡責的片警小趙,理發店師傅小孫,按摩師小李……,最重要的是我們學校走出過無數位熱愛生活、情趣豐富、人格健全的普通人。他們遵紀守法,品德高尚,他們才是社會構架的堅實底座,才是我們社會前進的動力源泉。”所以,不要糾結于是否有狀元,是否能夠成為狀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努力。人的能力有差異,對一個個體而言,只要他能夠在現有的條件下吧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那他也是成功的。
? ? ? ? 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狀元。